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人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已成不爭的事實。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2020年預計我國老年人消費潛力將達到9萬億元,康養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市場規模將高達20萬億元,養老服務缺口下挑戰與機遇并存。
康養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國民的生存質量,影響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康養產業既是涉及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更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為此,近年來,國家層面也在頻繁布局,以期促進相關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清華大學某教授指出,所謂“養老+”,指的是養老服務產業鏈的延展,是以老人服務為中心形成的養老生態圈。包括基礎層的養老護理、養老保險、老年醫療等;延伸層的老年消費、老年娛樂、老年精神慰藉、老年金融等;環境層的老年科學研究和養老觀念(社會文化、輿論環境)等等。
那么,該如何有效引導與推進康養產業的發展正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1、發展康養產業,是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重大舉措,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創新引擎,是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
2、發展康養產業首先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體現了國家戰略規劃和政治要求;同時也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此外還有利于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能夠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3、康養產業涵蓋養老、醫療、文化、旅游、體育等諸多服務業態,代表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方向,而且與制造業也密切相連,如果有效利用,將推動我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上形成新的競爭力。
4、康養產業的發展,需要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農業、旅游業、中醫藥業等資源,康養產業的發展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優化生態圈,反哺更優質的生態環境產品。
康養產業的發展模式
1、確立產業目標。圍繞“游養、醫養”兩大引擎,發展醫療康養、農業康養、旅游康養、健身康養、康養地產等5大康養核心產業。
2、推動融合發展。如醫療+養老、農業+旅游、體育+健身、康養+房地產等。建議制定產業融合發展5年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
3、康養旅游與康養小鎮具有良好發展背景。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老齡人口更傾向于養生旅游。康養小鎮以“健康”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具有較好生態環境的特色小鎮。
4、文化+康養內涵。首先,文化+康養特色小鎮需要合理設計戰略定位,包括功能、產業、特色定位3個核心內容。小鎮功能定位是明確小鎮對于城市和農村之間的銜接作用以及與相鄰小鎮的互補作用。其次,文化+康養特色小鎮的戰略執行需要有序的組織建設,其關鍵在于基礎設施與政策配套。最后,文化+康養特色小鎮需要系統的運營管理,以保障小鎮及其產業持續發展。
5、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具有發展康養旅游產業的優勢資源和相關產業條件,隨著康養與旅游融合的深入發展,我國康養旅游市場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主要表現為結合地方資源和區域特色的康養旅游日漸受到重視并將不斷發展;康養旅游產品的個性化、品牌化趨勢凸顯;康養旅游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聯動更加深入;區域康養旅游業的區域特色將逐漸增強。
康養產業的效益問題
首先,康養產業的發展可以為貧困地區吸引投資,完善基礎設施,吸引扶貧城市的消費者,拉動就業,增加財政收入。
其次,康養產業可以與當地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融合,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
最后,康養產業具有改造當地的傳統產業的能力,為當地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增強當地的自我造血能力。
總之,康養產業要發展,就應走“產業康養”之路。具體來說就是要大力發展“康養+農業”“康養+工業”“康養+醫療”“康養+旅游”“康養+運動”等。我們要讓有康養需求的人群,參與到生態農業的生產過程中去,通過“大園區+小業主”的迷你農場(康養農莊)園區化經營的管理模式,服務于為每個康養客戶。同時,帶動當地的土地資源真正轉化為土地資本,勞動力資源轉化為勞動力資本,讓百姓長期受益。(文/黃明,圖片來自于網絡)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