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漢,這個九州通衢的城市如同被按下了暫停鍵,每一個人都盼望著早日打贏這場戰“疫”。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許許多多醫護人員勇敢“逆行”,沖上抗擊疫情第一線。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他們是尋常人家的父母、子女、愛人,是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同學。但當疫情來襲,他們義無反顧地沖鋒在前,投入到這場非打不可、非贏不可的戰斗。
既是夫妻 又是戰友
人們常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當疫情突然襲來,除了父兄子弟,還有很多醫護夫妻齊奔戰場,他們既是伴侶,也是戰友。
薛桂香是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脊柱手足外科的護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丈夫李林東跟她在同一個醫院,是重癥醫學科的護士。面對疫情,他們一個上前線拼搏,一個在后方堅守。在得知武漢需要醫護人員的支援時,李林東偷偷報了名,直到臨行前,薛桂香才知曉。雖擔心不舍,薛桂香還是默默打包好行囊,送丈夫出發。她說:“擔心肯定是有的,說不害怕也是假的。但是國家需要,我們就要為國家作出貢獻,國家是咱們老百姓的堅強后盾。我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他能和隊員們一起戰勝病毒,完成使命,早日歸來!
在丈夫奔赴前線的日子里,薛桂香把對于丈夫的惦念轉化為無形的動力,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與丈夫安危與共、攜手并進。
胡瑪前才郎與張圓圓是一對年輕的夫妻,他們都畢業于甘肅中醫藥大學,一起就讀藏醫學本科,畢業后又一起來到少數民族地區從事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當疫情來臨,他們被前線白衣戰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動,放棄新婚旅行,也想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他們說:“我們夫妻二人原本計劃能去湖北一線,為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貢獻自己一份綿薄之力,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實現。經主動申請,我們倆加入了毛藏鄉聯防聯控志愿服務隊,守護家鄉父老,同樣干勁十足!
學醫初心 使命所在
31歲的王建新2012年畢業于甘肅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現為臨夏州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是科室骨干。他醫療技術精湛,而且對待患者耐心細致,是一名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好醫生。1月24日晚,看到工作微信群里發出的臨夏州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疫情的通知后,他不假思索立即報了名,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救死扶傷的莊嚴承諾。
劉婷婷是甘肅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二學生。這個寒假,她也忙碌在與疫情斗爭的路上。她說:“作為一名醫學專業的學生,我志愿加入毛藏鄉疫情聯防聯控志愿服務隊,在峽口疫情檢測站配合衛生檢疫人員做好外來車輛和人員的消殺毒、檢測、信息收集等工作。每天工作量不大,但要求很高。雖然有點累,但很榮幸能戰斗在家鄉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用自己所學本領為父老鄉親的生命安全貢獻一分力量!
金德香是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校區護理班18級的學生。這幾日,這個20歲出頭的女孩穿梭在蘭州市榆中縣哈峴鄉衛生院預檢分診點,忙前忙后接待前來就診的患者,為他們測量體溫,向過往村民講解防疫知識,還時時叮囑大家不聚集、少出門、勤洗手、常通風……她說:“我從小家庭困難,我們家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很多熱心人的幫助,F在國家有難,是我應該回報的時刻了!家人都特別支持我這樣做,叮囑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疫情防控作出一點貢獻!”
既有軟肋 也是盔甲
向敏敏是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名有著7年呼吸專業護理經驗的護士。疫情發生后,她第一時間向單位遞交了請戰書,同時在2月1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出征前,她剪掉了留了十余年的長發。向敏敏奔赴前線,她的背后是家人和同事無條件的支持。臨行前,她4歲的兒子希望媽媽平安回來。說起這一幕,向敏敏濕了眼眶。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幼子的思念牽掛奔赴一線。因為她深知,自己是母親,更是醫護人員,要平平安安回到孩子身邊,也要把更多經受病痛的媽媽還給她們的孩子。
“這場抗疫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人民戰爭,而打贏的關鍵力量就是所有人民群眾。”向敏敏說,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無數“逆行者”的頑強拼搏下,勝利必定如期到來。(李高強 談家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