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縣柳樹鎮教場村恒發養殖專業合作社,以貧困戶母羊入股的方式,吸收缺乏養殖技術和規模的部分貧困戶的100多只母羊入社,實現貧困戶“母羊入股,年底分紅,三年翻番”的發展模式,使貧困戶達到3年后人均增收130%的目標
據蘭州日報報道 (記者 張旭永 特約記者 譚作高 張春鶴 文/圖) 針對貧困戶無資金、缺技術的客觀現實,位于永登縣城以東10公里外的柳樹鎮教場村恒發養殖專業合作社,以貧困戶母羊入股的方式,吸收缺乏養殖技術和規模的部分貧困戶的100多只母羊入社,實現貧困戶“母羊入股,年底分紅,三年翻番”的發展模式,使貧困戶3年后人均增收達到130%的目標。這一創新性的抱團扶貧新模式,深得當地貧困村民的歡迎,達到雙贏的目的。
教場村屬典型的山區村。這里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而嚴重的缺水直接影響了這個村的發展和貧困農戶的脫貧。2007年,本村村民李發奇靠多年積蓄加上信用社貸款,投資15萬元,建起了占地10畝的恒發養殖專業合作社。經過這些年的滾動發展,目前這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場地面積已擴大至30畝,羊存欄達1800多只,牛80多頭,流轉土地2300多畝,大部分土地除種植牛、羊飼草外,建起溫室大棚50多座,主要種植蔬菜和葡萄。
10月22日,記者在恒發養殖專業合作社見到了正在忙著拉運牛、羊飼草的教場村三社貧困村民張梅花。她告訴記者,由于孩子年幼,婆婆年事已高,丈夫忙完農活后就要外出打工,自己實在無力也無技術專門飼養鎮、村幫扶給她家的5只羊。幸好合作社不但代養了自家的羊只,每只羊到年底還給100元的分紅。想想3年后這5只母羊就要變成10只羊,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她一再說:“有了合作社真是好啊。”
采訪中,永登恒發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現任教場村村支部書記的李發奇告訴記者,合作社從當初的建立,發展到現在固定資產上千萬元的規模,實屬不易。由于合作社誠信經營,把帶動周邊貧困村民早日脫貧致富作為己任,今年自己被評為首批永登縣8家“五星級文明戶”之一,合作社同時也獲得了280萬元的誠信貸款。教場村雖地處干旱山區,但相對而言,也有得天獨厚的的自然條件,只要我們在種、養業上做足文章,合作社一定會帶動周邊貧困村民,實現抱團發展的目標。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