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鎮位于涼州區最西端。因地處西營河灌區下游,取其“年年豐收,人民安樂”故名。鎮域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1328畝。轄10個行政村,即頭牌、寨子、泉溝、豐樂、龍口、沙灘、昌隆、懷西、截河、新橋村,下設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428人。鎮政府駐豐樂堡街。豐樂鎮是全區重要的糧食、蔬菜生產基地。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4813萬元,財政收入9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7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60元。有中小學12所,在校學生2300人;有衛生院2處。本鎮龍口村有一座龍鼻子山,是著名的旅游佳景。
規模養殖穩步發展。共引進三元雜交優良品豬60頭,建立了豐樂村六組百頭養豬示范點、豐樂村三組千頭養豬示范點各一處,新橋村百只養雞示范點兩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建成以國道312線為依托,以鎮政府所在地豐樂堡街為中心,南北輻射0.7公里,東西輻射3公里,集停車住宿、餐飲娛樂、商留流通為一體的新集鎮開發區,私營企業發展到166戶。
豐樂鎮今后發展思路是:以小城鎮建設為龍頭,以日光溫室和養殖業為兩翼,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搞好科技示范園區,積極培植稅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走效益牽動、典型帶動的路子,確保全鎮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豐樂鎮以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為重點,以調整結構、活躍農村經濟為熱點,以改善基礎設施、擴張集鎮建設為關鍵,以實現城鄉經濟互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為目的,促進了鎮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2006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494萬元,占全年任務17406.6萬元的100.5%,同比增長14%;實現財政收入284.52萬元,占全年任務199萬元的142.97%;農民人均純收入3825元。
原名“鳳落”,傳說是鳳凰落過的地方,后寓物“豐”民“樂”之意,遂得“豐樂”美譽。1949年置豐樂鄉,1955年設鎮,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建鎮。1997年,面積77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大圩、馬祠、程店、代興、民主、安淮、曹沖、雙棗、方橋、鐵佛、曹祠、新四、新一、新三、五二、五一、五五、新二、五三、肖圩、五四21個村委會及西街、東街2個居委會。2005年底,將原新倉鎮整建制并入豐樂鎮,鎮政府駐豐樂河。
豐樂鎮(又名鳳落河)是個古鎮,清嘉慶《合肥縣志》記載:“豐樂河鎮,在城南九十里”。民國時屬合肥縣九區(花崗區)。1949年屬肥西縣程店區豐樂鄉。1952年3月另設豐樂鎮,屬豐樂區。1956年鎮改為鄉。1958年屬文斗公社。1961年成立豐樂公社。1972年析置豐樂鎮。1983年豐樂公社并入豐樂鎮,實行鎮管村,仍屬豐樂區。
昔日的古鎮沿河而立,東西走向,南北兩條街道。小瓦樓房,板門鋪店,茶館酒樓,鱗次櫛比,青石路面,小巷通幽,頗具江南水鄉小鎮之特色。舊時,水運方便,豐樂鎮以米市、毛市、食品業著稱。豐樂又是羽毛集散地……豐樂“森源商號”的醬油干是古鎮傳統名特產,它選料精良,加工考究,味美淡咸相宜,富有彈性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