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壩鎮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城區東南郊,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穿境而過。鎮域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534畝。轄18個行政村,即:新關、一時在、碌碡、紅崖、路南、高壩、馬兒、新廟、臺莊、同益、同心、丁家園、紅中、沿溝、新民、二壩、石嶺、建設村,下設1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人,其中城鎮人口4648人。鎮政府駐牛家花園。城區2路海石公交車通往鎮政府駐地。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0669萬元。財政收入30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45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有中學22所,在校學生7893人;有聾啞學校1所,衛生院1處,衛生院1處。鎮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牛家花無(清代兩江總督牛鑒故居)、唐翟公墓。
高壩鎮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城區東南郊,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穿境而過。鎮域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534畝。轄18個行政村,即:新關、一時在、碌碡、紅崖、路南、高壩、馬兒、新廟、臺莊、同益、同心、丁家園、紅中、沿溝、新民、二壩、石嶺、建設村,下設1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人,其中城鎮人口4648人。鎮政府駐牛家花園。城區2路海石公交車通往鎮政府駐地。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0669萬元。財政收入30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45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有中學22所,在校學生7893人;有聾啞學校1所,衛生院1處,衛生院1處。鎮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牛家花無(清代兩江總督牛鑒故居)、唐翟公墓。
鄉鎮企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已形成支柱產業優勢。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年提高。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一甘肅榮華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5億元,職工8000多人。已成為全區乃至全市農產品加工的骨干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已占據了全鎮經濟"四分天下有其三"的重要位置,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日光溫室發展迅速,具有較大的規模優勢。日光溫室的發展從引進、試種成功到形成規模,其品種由單一的黃瓜向辣椒、西葫蘆、西瓜、茄子、西紅柿、食用菌等多品種、多茬口方向發展,成為高壩一大特色優勢產業。全鎮日光溫室面積累計達到3030畝,據測算,日光溫室實現的經濟收入已占農民純收入的30%。
規模養殖穩步發展,特種養殖取得重大突破。養殖業發展迅速,其品質和品種有了較大的改善;建立馬兒規模養豬示范點,引進三元雜交優良品種4個;建成年產1000頭瘦肉型良種豬繁育場和年出欄500頭的丁家園養殖場。特禽養殖發展較快,引進美蛙、肉狗、七彩山雞、貴妃雞等十幾個特禽品種,并逐步推廣。規模養殖戶已達4628戶。
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高壩鎮具有優越的沿路優勢,已建成以國道312線為依托,以鎮政論所在地牛家花園什字為中心,南北輻射1.5公里,東西輻射2公里的花園集鎮開發區,成為集停車住宿、餐飲娛樂、商貿流通為一體的新型集鎮開發區。以集鎮開發區和新關開發區為依托的非公制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私營企業達942戶,其中2001年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56戶,新增投資1182萬元,新增營業收入1050萬元,新增利稅150萬元。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高壩鎮根據區位優勢和地域優勢,確定了今后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再造"總打電話攬全局,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為目標,搶抓機遇,力爭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小城鎮建設和科技興鎮等五個方面取得成效,不斷培育和壯大鄉鎮企業,積極推進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生產,以規模養殖為主的畜牧業,以小區建設為依托的二三產業,以香菇生產為主的食用菌生產支柱產業,積極發展旅游業,推動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