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黃河兩岸,層林盡染,峰巒含黛。
2015年10月25日,我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重點項目蘭州至永靖沿黃河一級公路經過數萬名建設者三年的攻堅,順利通過了交工驗收,即將投入試運營,標志著黃河三峽庫區不通高等級公路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如今,一條堅韌的弧線穿越沿線群眾世代的祈盼,破浪而出,蜿蜒于黃河兩岸,將河水波濤伏于腳下……
突破:攻克多項技術難關
蘭永沿黃一級公路是蘭州市南濱河路的延伸段,也是蘭州一小時都市經濟圈內的交通要道和G568線蘭州至碌曲公路的重要組成路段,為我省“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路線起點位于蘭州市西固區新城鎮新城黃河橋南,終點位于永靖縣古城村。全長48.246公里,全線主要有橋梁40座、隧道2座、特殊路基12公里。
蘭永項目辦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我省目前單公里造價最高的一條一級公路。項目橋隧占比高,橋隧總長25公里,占總里程的52%;水中工程多,跨黃河特大橋4座,順黃河特大橋4座,均為庫區深水作業項目;軟基路段長,路線途經黃河濕地多,地質構造復雜;河口特大橋是國內8級高烈度震區跨徑最大的斜拉橋,也是甘肅高等級公路建設史上的第一座雙塔雙索面斜拉橋,主跨360米,塔高99米,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工程造價高;太極島特大橋全長8.2公里,是我省迄今已建成的最長公路橋梁。
負責河口斜拉橋施工的蘭永1標項目經理蘇光耀介紹,在河口斜拉橋建設中,他們為確保施工質量,所用鋼材均由舞鋼定軋定制,斜拉索均在重慶加工制造,橋梁吸能減震阻尼器由意大利廠家按歐盟技術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為解決塔柱外觀質量和施工安全,他們先后攻克了高墩液壓爬模和大體積混凝土溫控等技術難關,順利完成了施工任務,為建設同類型橋梁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江口黃河特大橋是4座跨黃河大橋之一,該橋全長2496.5米,采用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連續箱梁設計。蘭永3標項目經理程永志說,為確保該橋施工進度,他們根據當地氣象資料分析,采用了蒸汽加熱和保溫相結合的工藝進行系統保溫,攻克了懸臂現澆箱梁冬季合攏等關鍵技術。
蘭永4標總工程師時愛雷介紹,鹽鍋峽黃河特大橋位于鹽鍋峽水電站大壩下游約1公里處,水流湍急。特別是汛期流量可達2600立方米/秒,如何搭設施工棧橋成為擺在技術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他們在棧橋搭設上創新采用了“釣魚法”和“植入法”相結合的施工方案,實現了在水流湍急情況下的石方開挖,解決了河床裸露巖層上棧橋基礎生根問題,避免了湍急的水流對作業平臺的影響。該技術被評為2015年度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
負責太極島特大橋施工的蘭永9標總工程師謝國省說,該橋位于黃河牛鼻子峽深水區,也是黃河河床裸露的堅硬巖層地段,采用普通的深水施工方案難以實施,他們采用了“懸臂導向架式”沖擊鉆“鉆孔導入法”施工,成功解決了深水裸巖河床橋梁基礎施工這一技術難題。同時,按照項目辦施工標準化的要求,箱梁預制采用自行式整體液壓模板,實現了箱梁預制的自動化、工廠化流水線作業。該技術獲2015年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
創新:施工全程實現信息化控制
據了解,蘭永沿黃一級公路在建設過程中,針對橋隧占比高、深水作業多、質量安全風險大的特點,項目辦搭建了工程信息化管理平臺,主要通過在拌合站、瀝青改性站、材料運輸、攤鋪碾壓、試驗檢測設備和數控張拉設備安裝完全獨立的實時數據采集預警裝置,實現了施工數據的“不落地”實時上傳和動態預警;通過在預制梁場、鋼筋加工場和隧道掌子面安裝高清攝像頭,24小時監控生產情況,實現了施工記錄的可追溯性;通過對材料的進場匯總統計,以及設計總用量的對比分析,實現了對工程材料的動態控制,把監管的觸角覆蓋到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實現了互聯網與項目建設管理的深度融合。
蘭永土建1標高級駐地吳世軍介紹,河口斜拉橋每一節鋼結合梁有高強螺栓2400多套,全橋59節段鋼結合梁僅高強螺栓就達12萬多套。施工中,如果一個螺栓孔出現1毫米的偏差,都會造成全橋59節段鋼結合梁無法按設計線形安裝。為了控制施工精度,建設單位聘請第三方監控單位對施工動態過程進行仿真模擬,對施工流程及其控制參數進行對比分析,按毫米進行控制。
蘭永路面項目經理高繼明談到工程信息化管理時,不無感慨地說:“我從事公路建設20多年,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系統的工程管理這是第一次,而且效果非常好。采用信息化管理后,拌合站、試驗室、攤鋪現場的實時數據,我們都能及時掌握,發現問題也可以及時糾正,有力保障了我們的施工質量。”
蘭永路面高級駐地監理工程師陳澮清說,通過在攤鋪機、壓路機上安裝的高精度定位、無線數據傳輸、溫度傳感器、機群管理和壓實導航平板等電子元件,能實時監控攤鋪作業的溫度、速度和位置,以及壓路機的壓實溫度、速度等參數,大大提高了監理工作效能。
有多省份工作經驗的中心試驗室主任楊斌庫表示,全線路面工程經檢測,壓實度合格率達100%,平整度實測標準差遠遠小于規范和設計允許的誤差,這樣的質量控制水平是他見過最好的。
據了解,蘭永項目辦通過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既提高了工程質量,保障了生產安全,又提高了管理效能,工程實體質量始終在全省行業抽檢中名列前茅,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實現了“零事故”目標,被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平安工地”示范創建項目。
惠民:打通了一條黃金大通道
行走在蘭永沿黃一級路上,可以看到路線總體沿黃河兩岸布設,平整舒適的公路與秀美的黃河三峽景觀交相輝映。這不但是我省民族地區的一條旅游黃金通道,也是沿線群眾的一條重要出行通道。
永靖縣旅游局局長郭通偉介紹,以前山里的群眾希望走出大山,現在城里的人們希望走進大山。這條路打通了百里黃河風情線,將金城蘭州和黃河三峽旅游資源串在一起,打造了一條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的沿黃河黃金旅游大通道,徹底解決了黃河三峽地區可進入性差的問題,也將進一步促進黃河古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儺文化藝術的深度開發。對于整合蘭州和臨夏旅游資源,實行水陸路并進,打造以旅游觀光和休閑度假為主的新沿黃經濟帶和“蘭臨”商貿旅游圈意義重大。
鹽鍋峽鎮上銓村劉大叔邊干農活邊興沖沖地說:“這條路通了,解決了我們以往背靠三峽卻吃不上‘旅游飯’的尷尬處境,我們村已經開了好多農家樂。明年我也想開一個,邊搞養殖邊搞旅游,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據了解,蘭永沿黃一級公路途經蘭州市西固區和臨夏州永靖縣的5個鄉鎮、25個行政村。特別是永靖縣境內項目沿線分布著19萬人,是當地人口最密集的區域。項目的建成通車,不僅解決了沿線群眾的出行難問題,而且將促進黃河沿線4.3萬畝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區,6000畝的草莓、9200畝的紅棗等經濟種植區和5777畝的水產養殖區等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并形成區域連片開發格局,也為進一步加快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創造了條件。
永靖縣扶貧辦副主任黨連敬說,蘭永沿黃一級公路穿越永靖縣川塬區3個鄉鎮、輻射帶動西部7個貧困鄉鎮。這條路的建成,將極大改善群眾的出行條件,特別是西部山區群眾可根據供求信息,將農產品快捷地外運到蘭州、西寧等地,對開闊群眾眼界、改變群眾觀念、拓展致富思路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大道如砥,長路如虹。蘭永沿黃一級公路的建成,打通了連接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大庫區的便捷通道,在金城河口古鎮實現了與京藏高速、國道109線和國道312線的連接,為沿線的10家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和180多家民營企業提供便利的通行條件,也有效縮短了蘭州和臨夏、甘南等地的時空距離,對加快臨夏、甘南融入蘭白都市圈,推動蘭白、蘭西經濟圈區域發展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惠及沿線100多萬群眾。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