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養殖規模。已落實精準扶貧專項貸款696萬元,發放信用貸款1518萬元。嚴格按照貸款用途,組織駐村工作隊、鄉村干部入戶宣傳,繼續通過建設圈舍和引牛、引羊發展肉牛、肉羊養殖,逐步形成“1+2”的產業增收模式。截至目前,貧困戶牛、羊等規模養殖戶達到520戶,牛飼養量達到0.27萬頭,羊飼養量達到2.75萬只。
強化技能培訓。按照縣上關于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的實施意見,實施“新型職業培訓工程”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圍繞種植、養殖等重點產業舉辦產業技能培訓班1期4個班,受訓農民197人,為貧困戶發放種養殖技術讀本500冊,提高了農戶種養業技能;實施就業技能、電子商務、農機械操作、勞務品牌、“隴原巧手”、“手工編織”、“兩后生”技能等培訓項目,認真組織貧困戶參加縣上舉辦的創業培訓班1期25人,電子商務培訓班2期19人,家政培訓班1期21人,為貧困戶發放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指南1500冊,農民的勞務技能有了一定提高,貧困戶共輸出勞動力550人(次)。
灰青色的水泥卻涌動著綠色溫熱的深情,圖為中鐵二十一局為焦家河村易地搬遷捐贈水泥。
蓬勃發展的養殖業等產業的興起,使這里傳統單一的種植業不再是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
融合雙聯行動 確保方式精準
6個貧困村總計聯系干部數262人,其中省上1人、市上188人、縣上68人,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5人,聯系總戶數1284戶,其中市上869戶、縣上415戶。
加強組織建設,靠實工作責任。為深化和拓展雙聯行動,聚焦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切實做好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行動深度融合工作,鄉上成立了扶貧攻堅與雙聯行動工作站,確定1名鄉干部為扶貧專干,負責全鄉精準扶貧業務;成立駐鄉工作總隊1個3人,駐村工作隊6個25人,同時為6個貧困村派駐大學生村官6名,選派6名優秀省市縣干部擔任貧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并制定《翟家所鄉駐村干部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駐村干部工作職責。
加深政策宣傳,積極開展培訓。圍繞學習貫徹省委“1+17”、市委“1+18”、縣委“1+20”精準扶貧方案,印發宣傳讀本2300冊,懸掛橫幅12條,刷寫標語58條,成立政策宣講小隊6個,采取召開村組干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深入到田間地頭、村頭院落等方式,為群眾宣講省、市、縣強農惠農政策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案,疏導了情緒,做到了家喻戶曉。
創新工作措施,加大幫扶力度。截止目前,駐村工作隊累計駐村619,幫扶實事17件。主要有省委辦公廳為焦家河村銜接上報扶貧項目資金438.6萬元,重點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中鐵二十一局幫扶建設物資80萬元,主要用于焦家河村四位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場、文化舞臺、村衛生室建設;團市委為焦家河村落實幫扶資金13萬元,主要用于困難學生捐助和教學設備購置,聯系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焦家河村開展扶貧幫困醫療義診活動1次;市僑聯為杜灣村捐贈衣物、資助學生、為困難家庭捐款共計1萬元,用于貧困家庭學生上學和困難家庭就醫;縣政府辦公室銜接落實項目資金284萬元,主要用于焦家河村道路硬化和砂化,河道治理項目正在爭取;市政法委為六房村銜接資金52.5萬元,用于村組道路硬化項目建設。
建立資金互助社,創新投入方式。該鄉12個村的農民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已經在甘肅企業登記網上全部完成名稱預先核準及投資人信息錄入并完成規范章程、制度建設、印章啟用、掛牌等工作。截止目前參加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社員有471人,繳納的互助金為16.49萬元,其中翟所村18人繳納9000元,觀音村16人繳納8000元,張城村11人繳納5500元,六方村30人繳納9600,高咀村14人繳納6100元,新智村18人繳納3900元,焦河村176人繳納55800元,陳灣村59人繳納29500元,夏陽村41人繳納10000元,張岔村12人繳納6000元,塬坪村13人繳納6500元,杜灣村63人繳納15000元。
梯田改變著大山的容顏,也改變著這里老百姓的生活,清貧在當地群眾的生活字典里已漸行漸遠。
這種捐贈是真情的流露,是仁愛的體現。圖為共青團白銀市委聯系蘭州暢奕小學為焦家河村上王小學學生捐贈教學設備。
加強制度建設 確保考評精準
通過制定《翟家所鄉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考核實施方案》、《翟家所鄉脫貧成效評估辦法》、《翟家所鄉駐村干部管理制度》等,進一步健全了考核評價體系和減貧驗收辦法。對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成績突出的干部,優先推薦縣委提拔使用;對副科級后備干部和工作能力較強的年輕干部,全部派駐到貧困村接受鍛煉;對在扶貧攻堅中完不成階段性工作任務、弄虛作假的干部職工給予嚴肅處理。
轉變工作作風 確保保障精準
為確保全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落在實處、走在前列,成立了翟家所鄉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統籌謀劃、決策協調和督查指導工作。按照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不斷增強鄉村兩級組織服務能力,通過下派蹲點干部、選派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能人、大學生村官進入村“兩委”班子,著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作風突出、公正廉潔的干部隊伍,保證工作正常開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