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三個圍繞、全力開展三抓、著力解決三個問題(即:堅持圍繞山區土地面積廣闊的實際,全力抓好以草畜、林果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著力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堅持圍繞黑河川區土地相對較好的實際,全力開展抓好以高產名優為主的糧食生產種植,著力解決糧食安全的問題;堅持圍繞新安、大柳煤田開發的歷史機遇和實際,全力開展抓好以煤產業搞協調服務為主的招商引資建辦鄉鎮企業,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緩慢的問題。
農業增加值增長7.41%,達到4082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增長11%,達到5028萬元;勞務經濟增長2%,培訓、輸轉富余勞動力300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800萬元;招商引資增長9.2%,新辦企業2戶,引資完成200萬元;大家畜飼養量達到1.55萬頭,出欄0.66萬頭;植樹造林面積0.6萬畝;完成農民人均純收入1880元,同比凈增100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內。
四年來,新窯鎮糧食生產以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為切入點,以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大力實施良種工程和沃土工程,不斷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全鎮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品種、品質結構更趨合理。2003年全鎮糧食總產量8957.2噸(含原赤城鄉),2004年8932噸,2005年8964.5噸, 2006年9123.9萬噸,比2003年增產166.7噸。2006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5萬畝,比計劃2.84萬畝增加0.01萬畝。四年來,全鄉共新修梯田7000多畝,整修田間道路72條,有效的改善了全鎮農業生產條件。
1、草畜產業 按照"擴量、提質、增效"的要求,以發展專業大戶、專業村、集約化養殖小區為重點,不斷擴張草畜產業規模,先后建成西劉、楊安、宰相、赤城4個草畜專業村,累計草地0.96萬畝,人均1.1畝,新建養畜暖棚280座,累計達到786座,引進良種基礎母牛863頭,發展10頭以上養牛大戶80戶,全鎮牛飼養量達到1.5萬頭,豬飼養量達到0.5萬口。2、林果產業 全鎮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4萬畝,荒山造林1.6萬畝,建成1000畝以上造林點16處,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4 %;新植果園5150畝,果園面積達到6120畝,戶均2.7畝。四年累計投入資金1.4萬元,對果園實施了施肥、松土鋤草、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措施。3、勞務產業 始終將富余勞動力輸轉和技能培訓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建立了勞務工作組織網絡和運行機制,完成了勞動力資源普查,在政府引導下有組織、規模化輸轉勞動力方面有了大的突破。四年來共輸出勞動力1.61萬人(次),其中:有組織向外輸轉400人(次),就地輸轉6900人(次),自謀輸轉8800人(次),創勞務收入885.5萬元,開創了發展勞務經濟的新局面。勞務產業實現了四年前的"散兵游勇"式打工向有組織、有技能、有規模、有保障的農民工輸轉方向發展,步入"活腦、增智、帶富"良性發展軌道。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