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電商交易中心,工作人員核對線上交易訂單資料照片
讓群眾搭上電商這列致富快車
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市精準脫貧精準扶貧重要路徑
農村電商篇
時下,正是蘭州百合采挖期。在七里河區南山的西果園、阿干鎮等主產區的山坡地里,處處可見農民采挖百合的豐收景象。在天下百合第一村西果園鎮袁家灣村村頭,新落成運營4個月的甘肅百合源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電商基地里,一籃籃新采挖的優質百合過秤入庫!皟炂穬瀮r,入庫每斤收購價20元左右,加工后線上線下齊頭并進(銷售)!卑俸显措娚坦究偨浝眈R明華介紹,電商已成為蘭州百合的主要銷售渠道,該公司由去年每天20—30單發展為目前每天100多單,線上銷量約占總量的40%。
和七里河區一樣,永登的“一月紅提”、苦水玫瑰,榆中的北山胡麻油、散養土雞、青城的陳醋干面、甘草羊羔肉,皋蘭的蘭州甜瓜、軟兒梨等優質農產品也搭乘網絡快車銷往各地,帶動我市優質農產品賣出了好價格。近幾年,我市各縣區把發展電子商務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初步走出了利用電子商務促農增收的新路子,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市深化扶貧攻堅、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路徑。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能夠克服交通區位瓶頸制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特別是能把貧困地區綠色、天然、無公害的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城市,減少中間環節,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市委農工辦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上制定的“1+17”精準扶貧方案,結合實際,我市制定了精準脫貧推進全面小康建設“1+21”實施方案。其中指出,富民產業要精準到村到戶,農村商務要以“四大貧困片區”為重點區域,以300個貧困村為重點對象,加快電子商務扶貧步伐。
從農產品賣難入手“找準問題,對癥下藥”
精準扶貧,百姓受益。隨著雙聯工作的不斷開展,我市許多貧困村的面貌都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前不久,記者走進榆中縣龍泉鄉洞口村,目睹了落實精準扶貧給這個村帶來的變化。
上午十點,當記者走進洞口村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化平整的通村道路和干凈整潔的環境,農民們曾經耕種的坡田也基本變成了平整的梯田!艾F在我們大量種植包谷等各類經濟作物,道路修通了、銷售更方便了,經濟收入好多了!贝迕窭罱鹂呛堑卣f,以前村里家家戶戶種地基本以口糧為主,從耕地里沒有經濟收入,聯扶干部們一來就領導著大家發展經濟作物。今年家里又試種了三棵啤特果樹,據授課的專家們講,這里的土地比較適合種植,這個樹要是種好了經濟效益特別好。
“聯村聯戶”讓村民們看到了希望,“為民富民”讓村民們得到了實惠,洞口村老百姓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奥沸尥、梯田修完了,車隨便能走,一般家庭收入四五千塊錢沒有問題,絕對沒有想到發展會這么快。”今年已有85歲高齡的洞口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李彥榮激動地說,全村能有今天這樣的變化,全靠這些聯扶單位的全力幫助,真的做夢也沒想到我們村會發展的這樣快、這樣好。
洞口村位于龍泉鄉東北部,全部為山地、旱地。聯扶工作開展以前主要農作物為土豆、玉米等,是一個以農業種植和勞務輸出為支柱的山區貧困村。那么聯扶工作開展以來,幫扶單位究竟是如何讓農民提高收入的?
洞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市檢察院駐村干部楊利軍介紹了他們的積極探索!拔覀冊诋a業結構上,堅持不改變現有的產業結構,而是豐富結構,給群眾提供一個多元選擇的空間,我們現在做的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社區支持農業的網絡交易方式,已經建立了相應的網站,就是由城市用戶通過網絡提交訂單,我們提前根據用戶的需求信息,讓村里群眾有針對性地去種植、養殖,然后在相應的時間再向城市的用戶進行配送,這樣就減少了農村在種養殖上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去年,我們村銷售了800多斤粉條、600多斤胡麻油、兩頭豬……”據介紹,通過“龍泉鄉洞口村農產品展示店”,村里的洋芋、胡麻油、土豬、粉條等優質農產品直銷到城市社區,帶動了農民直接增收。
在洞口村,我們看到的是雙聯干部從農產品難賣入手,“找準問題,對癥下藥”。采訪中,楊利軍信心十足地說,在前期實踐的基礎上,今后將不斷改善,讓“電商促進農產品銷售增收”落到實處。
依托電商做強特色產業網銷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七里河區是蘭州百合的主要生產基地,種植百合的行政村達到36個,面積達到5.26萬畝。位于西果園鎮的蘭州百合城,是全市最大的百合收購加工集散地,入住了40多家百合收購加工企業。這里也是蘭州百合行情的風向標。
當記者進入甘肅蘭州米家山百合有限公司看到,車間內幾名工人正在熟練地加工真空包裝鮮百合,在電商基地內員工們熟練地操作電腦,處理業務!捌呃锖雍笊绞俏沂芯珳拭撠毜闹攸c地域。而百合是后山地區的支柱產業,百合城日銷百合50噸,以銷量穩定著百合產業,也解決了勞力就業!惫究偨浝砻咨摻榻B,通過培訓學習,外地考察,從去年下半年啟動了電商銷售百合,在天貓、淘寶、政府網等線上銷售,月銷2—3噸鮮百合、百合干等產品。目前,電商銷售約占總銷售量的20%,估計明年能達到30%!跋乱徊,要分兩步走,一是電商促銷售不放松,二是深加工科技不停步,打響‘蘭州百合之都’招牌,把蘭州百合推向世界!泵咨撟孕诺厝缡钦f。
袁家灣被譽為“天下百合第一村”。近兩年,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這里抓生產基地建設,同時,著重加強蘭州百合電商平臺建設。記者走近新落成運營4個月的甘肅百合源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電商基地,辦公樓和倉儲樓(加工車間、冷庫、培訓中心)氣派時尚,樓頂的“百合電商基地”幾個字格外醒目。進入院內,一籃籃新采挖的優質百合過秤入庫;電商辦公樓內,近十位員工敲打著鍵盤。
“我們是2014年7月注冊淘寶店鋪銷售蘭州百合的,當時僅在直銷店體驗做線上銷售,雙‘十一’搞活動單日單品突破了兩千單,取得了十萬零六百的銷售業績,讓人驚喜。”合作社理事長馬元彪介紹,受雙“十一”啟發,對做電商充滿了信心,今年6月28號合作社在袁家灣村建成并注冊了“百合源”為名的電子商務基地,試運營期間又參加了由淘寶網組織的“滇川美味VS蘇甘特產”活動,僅48小時成交4953單,交易額突破43萬元,這極大地鼓舞了營銷團隊的信心。
“電商給咱們帶來了驚喜,我們要做大電商平臺,把蘭州百合從基地銷售出去,讓社員受益,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瘪R元彪信心十足地說,“百合源”電子商務基地的建成不僅能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吃到新鮮的蘭州百合,還能讓廣大種植戶受益。據了解,目前,該合作社成員有216戶,間接帶動農戶3781戶。為了幫扶貧困戶,該合作社的百合收購價比其他農戶每斤要高出0.2元。另外,百合加工車間解決了部分后山勞動力,熟練工在加工旺季的月工資能達到3000多元。
打造優勢網銷商品精準扶貧開啟“電商模式”
與洞口村不同,榆中稼鴻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農特產品店網絡直銷平臺上,特色甘草羊羔肉通過網絡銷售到了全國。合作社負責人樂呵呵地說:“甘草羊羔肉在大城市銷路廣泛,在網上都能賣個好價格”。
據了解,今年以來榆中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精準扶貧方案,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度融合,狠抓電商載體,全面推進電商扶貧試點工作。在試點鄉鎮成立電商服務站,村成立電商服務點。結合實際,確定了和平、貢井、馬坡等5個試點鄉鎮和邵家泉村、張家寺村、柳樹村等8個試點村開展電商扶貧工作。縣政府積極與電信部門協調,采取有線無線結合方式,8個試點村的網絡已接通運行。并借鑒成功經驗,指導試點鄉村在淘寶網上建設網店13家。
“銷售價格穩定,市場前景看好!辈稍L中,七里河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周清泉介紹,今年該區專項列支1000萬元扶持資金,從百合產業的培育、基地建設、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精準扶持,以百合產業帶動后山地區農民增收。目前,蘭州百合的網店銷售蓬勃興起,多元化銷售格局形成,企業經營風險逐步減弱。蘭州百合通過政策搭建和企業自行創建在淘寶、阿里巴巴和三維商城等電子商務平臺注冊店鋪進行網絡銷售,2014年網銷蘭州百合干50噸左右、鮮百合20噸以上,銷售額500萬元,網銷量占總銷量的10%,今年呈大幅上升趨勢,目前正是旺季,到12月份就可從數據上看到新的成績單。
今年來,七里河區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以此為支點撬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將電子商務產業打造成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新興朝陽產業。為助推農村電商崛起,通過在農副產品豐富或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的10個村試點設立“農村電商”服務站,打造集物流配送、村級服務站運營維護、農產品信息采集發布、電子商務政策宣傳于一體的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等,使農民親身感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價低、物美、質優、方便、快捷”的好處和實惠。
作為農業大縣,永登縣在加快農村電商發展推動精準扶貧方案中提出,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大力培育特色農產品和網貨品牌,加強苦水玫瑰、上川枸杞、紅提葡萄、高原夏菜等農產品“原產地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等資質的保護和申報認證,加強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和知名度。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支持龍頭企業、網絡經紀人、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開展“一企帶一村”、“一對一”對接,幫助貧困戶、全村擴大銷售,提高收入,實現脫貧奔小康。
到2017年全市貧困鄉鎮村電商應用率達70%以上
據了解,根據省、市精準扶貧工作方案,為積極落實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推進電子商務與扶貧開發深度融合,加快農民脫貧致富,我市結合貧困鄉(鎮)村現狀和電子商務發展實際,制定并由市委常委會通過了《關于精準脫貧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農村電商和商貿流通實施方案》,由市商務局牽頭組織實施,通過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網絡服務體系、培育農村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示范網店、加強電商應用人才培訓,力爭到2017年,建設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3個;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52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覆蓋率達到80%;每個縣重點扶持培育3—5個電商扶貧龍頭企業;每個鄉鎮培育3—5家帶動力強的農產品銷售示范網店;培訓農村電子商務應用人員3000人(次);鄉、鎮、村寬帶網絡接入覆蓋率達到100%。
到2020年遠期目標為:建成10個農村專業市場和物流園區,2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擴建改造5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20個縣鄉便民農貿綜合市場,1000個村級連鎖超市(店),10個日用品配送中心;培育成交額100億元以上的大型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2家以上,成交額10億元以上的產地型農產品交易市場5家以上,成交額超億元的縣鄉便民綜合農貿市場20家以上,大型農產品流通骨干企業10家;鄉鎮回收網點覆蓋率達到60%,廢舊物資回收率達到80%。全市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3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
目前,已建成運行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個,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2個,已建成運行村級電子商務站3個。已培育農村電子商務龍頭企業6家,并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開設農產品網店4家,農村電子商務人員培訓1300多人(次)。另外,擬建設50個村郵站,今年年底完成。
歷時一個多月的進村入戶采訪,記者目睹了農村電商的初步發展和喜人形勢,也了解到更多的農民迫切希望將自家農產品通過電商賣個好價格的迫切愿望。
毫無疑問,農民致富不僅要農產品豐收,更要通過銷售來增收。大力發展以農特產品網上交易為切入點的電子商務,是推進精準扶貧、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是我市以富民產業來精準脫貧奔小康的重要抓手,更是創新就業方式、建設和諧美麗新蘭州的現實需要。但記者也了解到,我市大多數貧困農村因受基礎設施、信息、網絡、人才、資金等條件的制約,推進電商發展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記者以為,當務之急,就是要搶占制勝點,找準切入點。要培育出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因地制宜,按照“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大力發展優質特色產業,以“綠色”“有機”“無公害”等資質的申報,加強貧困地區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和知名度。而從政府部門角度來說,則要從物流交通建設、寬帶網絡建設、電商人才培訓、扶持示范引領、金融服務支持等方面給貧困村政策傾斜,全力打造好覆蓋全市貧困村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暢通產業鏈條,把蘭州百合、苦水玫瑰、一月紅提、甘草羊羔肉等等蘭州的特色農產品銷得更遠,讓電子商務真正成為解決優質農產品賣難問題的金鑰匙,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幸?燔。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