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河鄉位于莊浪縣東南部,東靠關山與寧夏涇源縣接壤,北部、西南部與永寧、韓店鄉毗鄰,總面積86.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246畝,其中水平梯田面積30552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4%。土壤貧瘠,資源饋乏,多以黑麻壚土、紅壤土為主。
境內平均海拔2348米(最高桃木山海拔2857米,最低盧洼海拔1991米),屬大陸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600mm,年平均氣溫6.5℃,全年無霜期短,溫差大,是典型的高寒陰濕山區,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境內有聞名已久的姊妹湫,古稱朝那湫,又稱靈湫,坐落在關山最高峰桃木山和石硌子梁頂。東南與馳名中外的云崖寺毗鄰,北與陳家洞相接,珠聯璧合,成為莊良縣在鄭河境內的旅游勝地。這里自然植被良好,峰巒環拱,有天然林33193畝,可謂林木參天,百草豐茂,游人罕至。
全鄉共有10個鄉直單位,共轄12個行政村,45個合作社,有村委會干部39人,村民小組干部42人,共2562戶12259。全鄉男女性別比為106:100,農村勞動力6955人,占總人口的54%,全鄉共有各類中小學13所,其中中學一所,現有教職工30人,學生530人;完小5所,村學7所,共有就讀學生1860人,各類小學共配教師70人,其中專職教師52人,民辦教師18人。
鄭河鄉由于氣候惡劣,地形破碎,土地瘠薄,交通不便,廣種薄收,農民科技意識淡薄,經濟文化相對落后,是全縣最貧困的地方之一,也是全縣扶貧攻堅重點鄉。種植結構相對單一,全鄉主要以種植冬小麥為主,其它種植玉米、攸麥、洋芋、
胡麻、蠶豆等小雜糧。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畜牧業主要以養大家畜為主。近年來,在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好形勢下,鄉黨委、鄉政府利用本鄉的氣候冷涼有度,雨量較為合適,荒山宜林(草)面積大等優勢,圍繞洋芋、畜牧兩大主導產業和中藥材、亞麻、勞務三個區域產業,加快了區域產業的建設步伐。2005底,全鄉糧食作物總產量達到4092噸,人均產糧350公斤,全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262元,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運行良好。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一、基本情況和農業產業現狀
我鄉位于莊浪縣東南部,屬關山林緣區。境內地形破碎,資源饋乏,土壤貧瘠,多以黑麻壚土、紅壤土為主。平均海拔2348米,屬大陸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600mm,年平均氣溫6.5℃,全年無霜期短,溫差大,是典型的高寒陰濕山區,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
全鄉共轄12個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共2713戶12303人,農業人口12029人,占總人口的97.8%,農村勞動力6988人,占總人口的56.8%,2010年底,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072元。
全鄉總面積86.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091畝,其中水平梯田面積30552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4%。種植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種植冬小麥和洋芋為主,其它作物為輔。小麥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53%,洋芋占33%,玉米占4%,蕎麥占3%,莜麥1.2%,蠶豆2%;經濟作物以油料(胡麻、油菜)為主,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2.3%;飼草作物以紫花苜蓿為主,有少量紅豆草、燕麥種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2010年糧食總播種面積31146畝、產量為5670噸。其中,谷物19746畝,產量為3561噸;洋芋10278畝,產量為2059噸。全鄉造林面積為2120畝,青飼料種植2395畝,大牲畜存欄9946頭,畜牧業年生產44550只。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