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發生了較大改觀。該鄉通過"一事一議"籌資20多萬元,修建村社道路57公里,保證農產品暢通入市。
農業稅費取消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村社道路修建和維護、植樹造林、電網改造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成了農民迫切關心的問題。為改善全鄉群眾的居住環境,徹底打破交通瓶頸,口頭壩鄉黨委、政府把2007年確定為全鄉的"公路建設年"。該鄉在組織發動群眾修建村社公路時,配合縣交通局工程技術人員反復選線、勘察,對比算賬,確認采用機械開挖方案最為有效。通過作業測試,一公里路包干,機械修需要1.5萬元,人工修需要3.5萬元,遠比人工修筑成本低。通過"一事一議",群眾的眼睛亮了,心里明了,方案通過了,通村通社公路建設迅速啟動。柏林坪村3個社共134戶531人。這個村,通過"一事一議",村民自愿集資5萬元,在不到3個月時間就一舉修通了9.5公里通村公路。這條公路,除鄉上解決4噸炸藥外,涉及"拆遷占"的村民,發揚"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讓地50畝,砍樹200多棵,拆圈棚16間。通村公路通車后,村民王樹槐一家6口人投資2000多元,接著修通了自家的入戶道路,創下了全鄉通村公路建設個人投資最高記錄。過去"學陽山,趕陽山"的陽山村,依然是修路先鋒。陽山公路是陽山村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硬是從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來的一條"通天路"。
這個鄉的蒼元山村還是通過"一事一議"又開工建設一條長10.5公里的通村公路。雖然是天寒地凍,但為了修筑致富路,連日來,全村男女老少,自帶干糧,自帶工具,早出晚歸,修路修得熱火朝天。
"一事一議"筑就群眾致富路。該鄉自2006年交通大建設以來,僅一年零兩個月時間,通過"一事一議",自籌資金20萬元,新建和改建口磨、陽山、上下西山、陳家山、柏林坪等通村公路7條、57公里,使全鄉公路通村率從2000年12月的30%迅速上升為75%。
口頭壩鄉黨委和政府堅持以發展經濟建設為永恒主題,本著實事求是、盡力而 為的原則,政府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圍繞實現三個增加(增加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財政收入),強化兩個基礎(以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以公路和電力為主的基礎設施),著力建設四個產業(畜牧、經濟林果、中藥材、食用菌),大力推進一個開發(黃金開發),大搞科技興農,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緊緊抓住"抓水、改土、增糧、興林、修路、辦電"六個重點,堅持開放搞活,推動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法制建設,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主要奮斗目標是,奮戰三年,基本實現糧食平衡自給,全鄉15個村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財政預算。國民生產總值增長33%,達到782萬元,平均每年遞增11%;糧食總產達到237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達到300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8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
為了實現上述奮斗目標,鄉政府立足實際,結合鄉情,著力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堅持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強化農業基礎,力爭本屆末實現人均1畝基本田和0.5畝水澆地;抓好科技興農措施的落實,提高糧食產量,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優質小雜糧的產量和規模,以農業科技培訓學校為依托,努力培養一批農業科技明白人隊伍,增加農業實用技術應用率;加大支柱產業開發,不斷壯大多種經營生產,努力開形成"高山藥材半山椒,川壩生姜加核桃,成坪木耳和天麻"的格局;以整體解決溫飽為目標,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二是搶抓機遇,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路、電、水工程建設。拓寬改造河口至口頭壩公路,延伸鄉村公路,爭取畦子壩大橋建設立項審批。完善畦子壩、下西山、蒼元山、陽山農電線路工程,不斷擴大農電線路覆蓋面。抓好農業用水和村社人畜飲水工程。三是鞏固計劃生育"三為主"、教育"普九"達標成果,全面抓好計劃生育和教育工作。四是求真務實,推進全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五是依法政,切實加強作風建設。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