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泥陽鎮--徽縣泥陽鎮農業的發展

時間:2015-11-17 14:13:0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農業發展

熱鬧的大蒜交易市場

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以全熱鬧的大蒜交易市場面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為目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使農業特色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立足"三蒜"優勢,狠抓蔬菜產業。泥陽鎮素有"大蒜之鄉"的美稱,家家戶戶都有種"三蒜"(蒜苗、蒜苔、大蒜)的歷史,這里產出的"三蒜"口味純正,營養豐富,保健性強,經國家農業部成都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檢驗,泥陽三蒜為:綠色、無公害蔬菜。全鎮每年蔬菜播種面積13000多畝,占全鎮耕地的一半以上。每年陽春三月,初夏四月,11月,蒜苗、蒜苔、大蒜收獲上市,四方客商云集泥陽,蔬菜市場異常熱鬧,車水馬龍、川流不息。1000多萬斤蒜苗、1000多萬斤大蒜、400多萬斤蒜苔,被運往祖國各地,為人們的餐桌上增加了美味菜肴。在抓好"三蒜"生產的同時,鎮政府科學指導廣大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大搞菜糧間作,立體栽培,探索出蔬菜立體栽培模式八類三十二種,年產甘藍、辣椒、洋蔥、大白菜及其它蔬菜1600萬斤,蔬菜收入達到1600萬元,占全鎮工農業收入的40%,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為了切實做好全鎮蔬菜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鎮上還專門成立了蔬菜協會,引導全鎮蔬菜生產,促進全鎮蔬菜銷售。

發展生態農業,做強核桃產業。為了改善全鎮生態環境,為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鎮政府依托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狠抓優質核桃品種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建園及原有核桃品種高接換優技術的示范推廣。全鎮核桃園面積達到2000畝,同時還建成了泥陽鎮300畝優質核桃接種園,以備優質核桃品種在全鎮及周邊縣鄉快速推廣運用。全鎮年產優質核桃100多萬斤,且產量在逐年遞增。

狠抓畜牧產業,發展生豬養殖。泥陽鎮飼料糧源豐富,農民群眾科技致富意識強,養豬既能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又能增肥地力,增加農業后勁。為此,鎮政府號召廣大農民群眾,大搞圈舍改造,大力推廣科學養豬技術,全面發展壯大生豬養殖產業。全鎮已有95%以上的農戶改建了新式冬暖棚豬圈,戶均年生豬出欄4頭以上,戶均年生豬收入達到2300元以上。

特色村屯

徽縣泥陽鎮成莊村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淺山溝村莊,全村轄6個合 作社,276戶農民,農業人口1129人,現在勞動力578人,耕地面積2467畝。如今除去420畝退耕還林面積,全村僅剩下2050畝耕地,人均耕地面積已不足2畝,村民們長期過著"豐年糧足,災年糧缺"極不寬松的生活。

該村黨支部、村委會面對本村人多地少矛盾日益突出、富余勞動力急劇增加的現狀,積極響應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的號召,廣泛宣傳國家對進城務工農民的各項優惠政策、動員和組織青年農民積極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向外出務工的農民搜集、發布用工信息,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務工由自發分散型向有組織型、苦力型向技能型、就地轉移向省外輸轉轉變,實現了勞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007年,截止7月底,全村勞務輸轉人數達到281人,其中:就地轉移72人,外出務工198人,實現勞務收入57.1萬元,人均勞務收入506元,占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4%。從農民外出務工的流向看,這些務工農民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深圳、江蘇、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從就業崗位看,主要從事的工種有計算機操作、廚師、汽車駕駛、電子技術、車床工等,技能型務工占輸轉總數的62%。同時,涌現出了一批務工增收創業帶頭人。如該村村民仲勇榮,年僅27歲,1999年就開始在北京運輸公司從事汽車駕駛,月工次3000多元。經過五年的務工生涯,積蓄了豐厚的收入。回鄉后,投資50多萬元,購買了鏟車及制磚設備,在本村創辦了磚廠。2006年10月份已投入生產,預計年生產建筑用磚800萬片,產值12萬元,利潤4萬元,安置當地農村勞動力36人。

泥陽鎮成莊村大力發展勞力經濟,不但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也為當地發展三蒜、經濟林等農業特色產業注入新的活力。2008年,該村新發展三蒜576畝,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果面積268畝。勞力經濟的迅速崛起,有力地帶動了農業特色產業的最大化發展,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