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鹽官鎮(zhèn)--禮縣鹽官鎮(zhèn)的名勝古跡

時間:2015-11-18 08:55:0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鹽官鎮(zhèn)位于甘肅隴南禮縣境內,臨近的比較著名的地方有祁山堡,據當地人說,祁山就是"諸葛亮六出祁山"中的祁山,山上至今還有諸葛亮塑像。鹽官鎮(zhèn)歷史悠久,據說在秦朝的時候就有了,其中的鹽井更是聞名,因此鹽官鎮(zhèn)又被稱為鹵城。

 

鹽官鎮(zhèn)位于禮縣東北部,鹽官河兩岸。東接天水市、徽縣,西鄰西和縣。面積121.72平方千米,農業(yè)人口8359戶47114人。轄2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鎮(zhèn)政府駐地鹽官,北緯34°16′,東經105°28′ ,距縣城33千米。屬黃土梁弗溝壑區(qū),平均海拔1480米。

西漢水、峁水河等流經此地。S306公路過境。景點有太平山公園。唐朝詩人杜甫入川途經此地,曾留有"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等詩句。

機關駐地鹽官(北緯34'16,,東經105~28),為隴南騾馬交易和商品集散地。有耕地73154.30畝,其中有山地67027.3 畝,川地6127畝。有村民委員會27個,村民小組160個,人口密度為388人∕k㎡,總人口為47259人,總戶數為10110戶,鄉(xiāng)村戶數有9646戶,鄉(xiāng)村人口為48742人,鄉(xiāng)村勞動力為24104人,其中農業(yè)勞動力為12151人。2006年農業(yè)總產值為3353.80萬元,糧食總產值為1728.85萬元,農民純收入為1950/人,勞務人數為9150人,勞務收入有3100萬元。

歷史

中國秦漢時主管鹽政的官署。戰(zhàn)國時期,秦國于商鞅變法后設置鹽官,管理食鹽專營一事。漢初,開山澤之禁,允許私人經營鹽業(yè)。漢武帝時期,外開邊疆,頻繁用兵,財用不足,于元狩年間(公元前122年一公元前115年)將鹽業(yè)收歸官營,在中央歸大司農屬下的斡官經營,納人國家財政。在產區(qū)和主要中轉地設隸屬于大司農的鹽官,鹽官沒有長。丞,亦可由郡守提名任命。鹽官主管鹽的生產、分配和大規(guī)模的轉運。西漢末年和王莽時期,設置鹽官的郡國和縣共37處,分布于27個郡國。東漢初期,漢光武帝廢除食鹽專賣,但仍在產鹽地區(qū)設置鹽官,主管征收鹽稅。后漢章帝元和年間一度恢復官營辦法,漢和帝永元年(公元88年)即廢止。此后,鹽業(yè)民營,鹽官仍主稅課,直至東漢末。

官名。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以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專賣鹽鐵,禁止私營。于河東、太原、渤海、會稽、蜀、南海等二十八郡置鹽官。元帝時罷,旋復置。東漢時隸郡縣,主收鹽稅。鹽官鎮(zhèn)下轄新聯,新合,羅堡等村,是隴南市和天水市的交界地帶。

自然條件

氣候

平均海拔1480米,年降雨量476毫米,全年無霜期1.98天,年平均氣溫10.6℃。

地貌及特產

該鎮(zhèn)境內屬黃土梁峁溝壑區(qū),山勢綿延,起伏舒緩,土質松軟、肥沃。西漢水橫穿其境,兩岸形成了一條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的帶狀平川。還有峁水河等流經此地。境內氣候溫和,雨量適宜,是縣內主要產糧區(qū)之一,年平均氣溫9.9C,降水量495毫米。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為主,糜谷、高梁、大豆、蕎麥等次之,亦有葵花、蔬菜等經濟作物,盛產蘋果。

鎮(zhèn)內教育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