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新聯小學,新合小學(上海航天希望小學)
初中:鹽官初中,
高中:禮縣第二中學,位于東橋頭向東300米處。另外,該中學還包括初中部。
古為甘肅四大名鎮之一。鹽井生產始于周秦,歷代相承,營煮不輟。西漢時,是地設鹽官,專管鹽業,因而官名易為地名。明清兩代為西和縣轄地。1941年建鎮,1946年劃歸禮縣。1958年改鹽官公社,1983年改鹽官鎮。1990年,面積75.59平方千米,人口27722人,轄1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996年,面積75.6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鹽官鎮1居委會,新聯、新合、王城、羅堡、高樓、周河、新山、排頭、新中川、新集、西溝、東莊、鴨合、北堡14個行政村。
621226101:~001 121新聯居委會 ~002 121新合居委會 ~200 220排頭村 ~201 220周河村 ~202 220王城村 ~203 220新集村 ~204 122新合村 ~205 122新聯村 ~206 220鴨合村 ~207 220北堡村 ~208 122新中川村 ~209 220高樓村 ~210 220羅堡村 ~211 220東莊村 ~212 220新山村 ~213 220西溝村 ~214 220石聯村 ~215 220龍池村 ~216 220程山村 ~217 220牟聯村 ~218 220莊窠村 ~219 220套邊村 ~220 220楊咀村 ~221 220新莊村 ~222 220張寺村 ~224 220宮城村 ~225 220白關堡村 ~226 220坡兒村 ~227 220三江口村
1.鹽井,是一口產鹽水井,位于鹽井院中。古時候大量的鹽就是從這里生產出來的。可以說當時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杜甫曾為之留詩"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汲井歲榾榾,出車日連連。自公斗三百,轉致斛六千。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我何良嘆嗟,物理固自然。"由此可見當時鹽井的重要。
2.太平山,當地人大多稱其為馬平山。
3.攔河壩
4.臥龍橋,相傳為宋太祖趙匡胤休息過的地方。
5.鹽井院
鹽官并非鹽關,而是因設置管理井鹽生產的鹽官而得名。鹽官井鹽生產歷史悠久,據《水經注》記載,早在西漢時期,這里就設有管鹽之官。唐時,井鹽生產規模更大。杜甫經過鹽官時,有感而發,作詩記述了這里"鹵中草木白,輕者官鹽煙。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汲井歲猾猾,出車日連連"的繁榮景象。相傳鹽井一度涸竭,尉遲敬德行軍至此,見一白兔跳躍馬前,敬德用箭射之,白兔帶箭鉆入鹽泉,掘之,泉水涌出,于是井鹽又復大盛。
又被稱為鹽神廟。簡單樸素的三座院落、兩塑神像,卻是鹽官鎮重要的標志性建筑。從鹽井業歷史之久、鹽井對當地鹽民的作用以及復雜的水鹽制作過程可以看到其深刻的淵源;神圣的祭拜儀式和祭祀圈、信仰圈又彰顯了鹽神廟及其廟會的信仰是生存技術層面的信仰,這種信仰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傳承了下來,實現了人、鹽、廟內部調控的和諧相處狀態。建國后鹽神廟及相關信仰逐漸沒落了,如今,國家和社會都在試圖通過各種措施來保護這種千年的歷史遺產。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