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干鎮位于蘭州市七里河區東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市區21公里。東界和平鎮,西接七里河區魏嶺鄉,南接榆中縣銀山鄉,北界七里河區八里鎮,總面積8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867畝。地勢南高北低,屬中溫帶半干旱型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海拔在1800-3124米之間,平均溫度8℃,降雨量在380-42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160多天。
阿干鎮,早在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即置阿干堡。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 升為阿干縣,元初仍為阿干縣,又為司侯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廢縣、司并人蘭州。明為蘭州阿干里。明洪武年間(1268年至1398年)開采煤炭,隨即制陶、冶鐵、鐵器加工業相繼發展,商貿興起。阿干鎮為遠近馳名的集鎮。
阿干鎮轄12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9000人,其中:農業人口10320人。轄區內有蘭阿煤礦、甘肅恒源物業公司、甘肅石門煤業公司、興榮公司、公安派出所、法庭、地稅、工商、金融、郵電、教育、商貿等省、市、區企事業單位20個,區域單位以工礦企業、商業企業為主,分布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0.4公里的城區中心地段,有鄉鎮企業20個,其中:煤炭企業14個,有中、小學10所,醫院2個,個體診所16個。蘭阿鐵路專用線與蘭海、蘭新、蘭青鐵路通衢,省道101線縱貫全鎮。阿干鎮森林茂密、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游資源豐富,正在開發建設的云頂風景旅游景區,已初具規模,為加快旅游型小城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農業以種植百合、洋芋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鄉鎮企業以煤炭為主導產業。2007年,農業增加值達到197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85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95元。
民國時期,阿干置鎮,實行保甲制,解放后,取消保甲制,建立山寨鄉、阿干鄉和大水子鄉,由皋蘭阿干區公署管轄;1953年,公署撤消,阿干鄉、大水子鄉和山寨鄉劃歸為蘭州市第八區,鄉改為街,即:四街(阿干)、五街(大水子)、六街(山寨)。1956年,四街撤消,成立阿干鎮街道辦事處,五街和六街撤消后,成立鐵冶街辦事處,屬蘭州市阿干區領導。1957年9月,人民公社運動中,撤消街道辦事處建制;1962年,恢復阿干街道辦事處建制隸屬七里河區區政府領導;1986年4月,辦事處和鐵冶鄉合并,成立了阿干鎮人民政府。直到1990年,下屬居民委員會15個(2001年10月,又合并為5個社區居委會),鎮政府仍屬蘭州市七里河區政府領導。
阿干鎮現轄12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另外尚有阿干煤礦礦隊結合管轄4個 行政村。區域內總人口3.1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1萬人,農業人口1萬人,流動人口0.22萬人。從2002年來,阿干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較為迅速,2003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到872萬元,第二產業總產值達到6.03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達到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80元,小口徑財政收入達到429萬元;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鎮域范圍內現有中小學共20所,其中完全小學18所,中學2所,在校教職工350多人,在校學生5220人;鎮區內有影劇院一座,文化站一處,鎮醫院及礦區醫院各1所,共有個體診所18戶,醫務工作人員350人。
阿干鎮對外交通較為便利,境內省道101線縱貫全鎮,西接蘭郎公路,北通312國道,東接國道309線;境內的蘭阿鐵路專用線與隴海、蘭青、蘭新、包蘭鐵路通衢,對外交通較為便利。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