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紅城鎮--永登縣紅城鎮名勝古跡

時間:2015-11-19 11:36:4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點擊:

二、謀發展、抓發展,爭創發展型黨支部

自2006年以來,村黨支部以新農村建設要求為目標,研究制定發展規劃,以"抓基礎、修水利、拓道路、治村貌、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建設新農村。一是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建成集村委會、衛生所、文化室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及廣場,建筑面積450平方米,硬化廣場500 多平方米;硬化村道3.3公里;建設通村大橋1座;襯砌渠道6.7公里,改善灌溉面積1500畝;完成鳳山小學標準化建設;整治村莊環境,修建垃圾收集點16個,添埋點2個;實施文化站配套建設,配備電腦3臺,多媒體設備一套,圖書3000冊,乒乓球案2 臺,籃球架一副。二是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農業增產了,農民增收了。為了達到"一村一品"目標,村黨支部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豬-沼-菜(果)"的發展模式,新建蔬菜大棚262座,種植蔬菜120多畝,當年全村增收90萬元;建設沼氣池150口,改廚、改廁、改圈150戶;發展經濟林,種植大接杏222畝;農業實用技術培訓450人(次)。

紅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圖

三、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爭做服務型村干部為了更好地全村經濟發展服務、為群眾服務,村黨支部把"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爭做服務型村干部"作為考核村干部的一項制度來抓。一是加強村干部教育培訓。以村文化活動中心為主陣地,采取了集中培訓、以會代訓、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對村干部進行農村政策法規、市場經濟、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二是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村黨支部深入開展"強化報務,提高效能"教育教育實踐活動,教育村干部進一步增強群眾觀念,樹立為民服務意識,真心傾聽群眾呼聲,虛心接受群眾批評,誠心為群眾辦事。三是提供優質服務。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經常深入蔬菜大棚,手把手給村民傳授各類蔬菜種植技術,主動聯系客商前來收購,增加農民收入。

四、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爭當幫帶型黨員

一是嚴把質量發展黨員。村黨支部始終以"質量"選人,注重對致富能人、技術能手、回鄉青年、轉業軍人的培養,近三年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6名,有6名群眾威信高、思想素質高、文化程度高的優秀分子被吸收為黨員。二是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黨員經常受教育是"質量建黨"的重要內容之一,村黨支部建立了黨員學習制度,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黨員學習活動,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和黨員"冬訓"制度。三是開展黨性實踐活動。結合普通黨員設崗定責活動,采取"一幫一、一對多"等形式,組織致富黨員與困難群眾開展各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建立村"兩委"委員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民情聯系制度",送致富信息,幫致富門路,引共同發展。

名勝古跡

紅城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商阜重鎮,文化名鎮。漢武帝時設允街縣,西夏李元昊設卓羅和南監軍司,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0年。林則徐為紅城題匾"善民福地"。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紅城感恩寺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等一批珍貴建筑。還有新修復的清明山都是永登旅游的勝景之地。

 

領導干部深入紅城鎮新農村建設

感恩寺,俗稱大佛寺,位于永登縣紅城鎮。寺坐北朝南,長133米,寬19.30米,F存山門,碑亭、力士殿、天王殿、菩薩殿、護法殿及大殿。根據《敕賜感恩寺碑記》載:該寺創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

1、大門:牌坊狀,三楹四柱,共長10米,每楹上有一懸山頂,下垂斗拱,中間額曰"慈被無疆",為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十七世土司魯如皋所書。牌坊后連一歇山頂正門。

2、碑亭:歇山頂,面積五十平方米、中有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建立的《敕賜感恩寺碑記》。整個石碑高三米五,碑頭高八十公分,前書"敕賜",后書"感恩寺碑記",字旁圖案為盤龍,碑座呈梯形四棱雕體。碑文前面為直書漢字。旁背面為橫書藏文,兩旁配以云朵圖案,碑身黑色,石質良好書刻工整,至今完好如新。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