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鎮黨委、鎮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把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立足點,團結奮進、努力拼搏,通過發揮優勢積極培育特色經濟,加快了全鎮小城鎮化建設進程。
發揮三大優勢 為城鎮建設開創新局面
生態農業發揮區位優勢。該鎮境內兩條省道、三條縣道構成"兩縱三橫"的交通大框架,鄉村道路四通八達。該鎮把發展商貿流通作城鎮建設的突破口,采取"二建三引四發展"的方式,推動城鎮區經濟向前邁進。發揮引大優勢。該鎮位于"秦王川"腹地,是引大入秦工程中心受益區,充足的供水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該鎮把實施引大灌區綜合開發作為推動城鎮建設的重大舉措,以實施節水改造工程為突破口,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中心內容,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訂單農業。發揮土地優勢。該鎮土地資源豐富,有農田9.5萬畝,待開發土地2萬畝。加大國有土地儲備,完善農業用地的合法流轉體制,以優惠的招商條件、優質的服務機制吸引投資、吸引項目,并鼓勵發展民營經濟。
培育四大特色 為城鎮建設注入新活力
蠶豆商貿流通實力增強。充分運用市場競爭機制,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激發社會投資的積極性,據調查,鎮區注入商貿流通的社會資金近3000萬元。規范市場運作,使大部分個體經營者文明經商,合法經營,成效額連年上升。農業經濟效益穩升。立足引大灌區,抓水興師動眾農,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種植品種由起初單一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蠶豆)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的二元種植發展為集啤酒大麥、優質玉米、優質飼草、蔬菜、經濟林為主的多品種種植格局,農業比較效益顯著增加。移民效益正常發揮。引大建成通水后,來自省內其它21個縣區的貧困移民2.6萬余人遷入該鎮,為全鎮發展帶來了更充足的社會和平力。從根本上轉變了灌區傳統的耕作觀念,促進了畜牧養殖業的跨越式發展。民營經濟有效補充。移民遷入后,蓬勃發展起來的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家庭加工業、服務業,在為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為經營者增加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推進五項改革 為城鎮建設提供新機制
秦川鎮討論會議五項改革,一是政府機構改革,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要求和"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將鎮政府內設機構合設為"四辦一部、兩中心兩所一站",以"一人多職"的辦法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能動性。二是村社體制改革,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一次性取消社干部之后,民主選舉產生"十戶代表"及水管員,形成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兼職、"十戶代表"民主議事、水管員負責澆水為主要內容的村社管理新體制。三是穩步實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規范農村分配體制,減輕農民負擔。四是穩步實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規范農村分配體制,減輕農民負擔。五是企業改制,實現了政府職能的根本性轉變,建立起政府全方位服務企業、隨時監督企業生產運營的新體制,徹底消除管理、干預企業的一系列弊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