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阜鄉位于皋蘭縣西南部、東接石洞鎮,西連中心鄉及永登中川鎮、南鄰忠和鎮、北靠西岔鎮。東西最寬14公里,南北長35公里,總面積約256平方公里。全鄉轄7個行政村,2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736戶,人口16591人,其中農業人口16346人,非農業人口2452人;農村勞動力6435人。石洞區管轄。1956年為崖川區管轄。1958年10月成立水阜公社,12月劃歸蘭州市安寧區。1962年分為水阜、長川公社。1963年又劃歸皋蘭縣,1965年,水阜、長川公社合并為水阜公社。1983年6月改稱水阜鄉,鄉政府駐地水阜村,距縣城15公里。
水阜鄉以境內水阜村而得名。1950年水阜、砂崗屬保定區管轄,澇池鄉、長川鄉屬水阜鄉坐落于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升高的大溝中,四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點2100米。屬干旱山區,氣候干燥,雨量稀少,風沙多,溫差大,年降水量270mm左右,蒸發量達1850mm,年日照時數約2768小時,無霜期144天左右。全鄉共有7個行政村,28個村民小組。農戶3721戶,人口15530人,其中農業人口15255人,非農業人口275人。有總耕地面積55869畝,其中水地22839畝,旱土地23230畝,旱砂地9800畝,人均耕地3.7畝,人均水地1.5畝。2007年完成農業增加值3237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6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49元。完成地區性財政收入190萬元。
鄉內交通便利,蘭包鐵路、國道109線、白蘭高速公路、水羅公路縱橫其中。蘭包鐵路穿越8公里,國道109線穿越20公里,白蘭高速公路穿越16公里,水羅公路穿越14公里,距中川飛機場30公里。公路、鐵路、航空運輸渠道暢通,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全鄉共有學校14所,其中普通初級中學2所,小學12所,在校學生總數3009人,教師總數218人,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7所。
水阜鄉有總耕地面積55869畝,其中水地22439畝,旱土地25050畝,旱砂地8380畝,人均耕地3.5畝,人均占有水地1.4畝。全鄉初步形成了以退耕還林為主的紅棗基地,以荷蘭豆、綠菜花為主的特菜基地,以“三膜一砂”為主的旱砂和反季節西甜瓜基地,三大基地已成為帶動全鄉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基地。蔬菜總面積達9380 畝,西甜瓜種植面積1.08萬畝。設施農業面積達1140畝。皋蘭金棗面積達11554畝。農業龍頭企業1個,年貯藏及營銷蔬菜4000噸左右。共有養殖場5個,養殖專業戶46戶。豬存欄數達8150頭;羊存欄數達8830只;雞存欄數達18500只。 依托運輸業和建材業,全鄉勞務經濟穩步發展。全鄉有組織輸出500余(人)次,建立勞務基地10個,主要有長川村在北京建立的勞務基地,砂崗村在寧波建立的勞務基地等,全鄉勞務經濟年收入達7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0%。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