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肅州區轄6個街道(東北街街道、東南街街道、工業園街道、新城街道、西北街街道、西南街街道)、7個鎮(總寨鎮、銀達鎮、西洞鎮、上壩鎮、三墩鎮、清水鎮、金佛寺鎮),9個鄉(下河清鄉、西峰鄉、黃泥堡裕固族鄉、鏵尖鄉、果園鄉、豐樂鄉、東洞鄉、泉湖鄉),共154個社區。
肅州區位于甘肅省西北部,酒泉市東部,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98°20′-99°18′,北緯39°10′-39°59′,東與高臺縣及肅南縣接壤,南倚祁連山與肅南縣交界,西與嘉峪關市毗鄰,北抵金塔夾山與金塔縣相連。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84公里,總面積3353.74平方公里。
肅州區地處蒙新荒漠地帶,地理緯度和海拔比較高,屬河西走廊平原"扇頂-扇裙-扇緣"三階地帶,境內無山,平坦開闊,地勢西南部高而東北部低,略呈傾斜,平均海撥1360米。
肅州區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氣候的整體特征為:氣候干燥、降水少、蒸發強烈日照長、冬冷夏熱溫差大、秋涼春旱多風沙。
肅州區年平均氣溫7.3℃,七月份最高平均為21.8℃,元月份最低平均氣溫為-9.7℃,低于零度的時間為128天。
肅州區降水量少,季節分配不均,夏季雨量集中,降水為48.4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7%;冬季雨雪稀少,降水為5.3mm,占全年降水量的6.2%。降水由北向南隨地勢的增高而增大,境內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增加5.09mm,年平均降水量87.7mm。年平均蒸發量為2148.8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46%。
肅州區日照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33.4h,比同緯度的北京多246.5h,平均每天可照射時數8.3h,年日照百分率為68%。太陽輻射強度大,年總量為145.6千卡/平方厘米,與同緯度的北京相比多11.4千卡/平方厘米,月總量為16.0千卡/平方厘米。
肅州區無霜期短,早霜初日平均為9月24日,最早9月18日,最晚10月16日,相差28天;晚霜終日平均為主5月16日,最早4月14日,最晚5月22日,相差38天,無霜期平均130天,最長151天,最短105天。
肅州區多大風和干熱風。風向為西北季風,全年平均風速2.4m/s,8級大風平均17.1天,最多達40天,3、4、5月平均8.9天,最多達25天,6、7月多干熱風。
肅州區境內有討賴河、洪水河、紅山河、觀山河、豐樂河等六條內陸河流,屬于黑河水系的支流,均發源于祁連山。
截至2010年,肅州區已探明和發現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巖、白云巖、天青石、泥炭、硝鹽、煤、花崗巖、建筑用砂石、磚瓦用粘土及石油、天然氣等10多個礦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建筑用砂石、粘土、石灰巖、白云巖、花崗巖、粉細砂、鑄型用粘土等7種礦產,年開采量:建筑用砂石約318.8萬立方米,石灰巖、花崗巖等4.2萬噸,制磚粘土約60萬立方米,燒結紅磚24000萬塊。
肅州區境內地表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98億立方米,全年地下水補給量8.52億立方米,總排泄量為8.5億立方米。
截至2011年,肅州區總人口40.64萬人(公安年報數,不含流動暫住人口6.95萬人)。常住人口43.08萬人。人口出生率0.723%,死亡率0.362%,自然增長率0.361%。有漢族、回族、裕固族等15個民族。
2011年,肅州區擁有客運車輛1237 輛,其中班線客車254 輛;城市公交車183 輛,其中無人售票車120輛。全區完成公路客運量4922萬人次,較2010年增長29.87%;客運周轉量122594萬人公里,較2010年增長28.11%;公路貨運量1578萬噸,較2010年增長16.89%;貨運周轉量206636萬噸公里,較2010年增長21.27%。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