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深居內陸腹地,地處東南、西南季風交互影響的邊緣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8℃,年降水量583毫米,日照時數2012小時,無霜期170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適合多種農作物和果樹生長。局部小氣候又有所不同。西南部郭川、金集、土門等鄉部分低山區,年平均氣溫在10C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520毫米,無霜期180天~200天,屬溫暖半干旱區,作物一年兩熟。中部永清、白沙、紅堡、、賈川等鄉鎮的部分河谷地區,年平均氣溫8℃~9℃,年降水量520毫米~580毫米,無霜期160天~180天,屬溫暖半濕潤區,作物一年兩熟,少數兩年三熟。中部永清、白沙、紅堡、賈川等鄉鎮梁峁溝壑區及遠門、豐望、草川鋪等鄉大部分低山區,年平均氣溫7℃~8℃,年降水量570毫米~600毫米,無霜期120天~160天,屬溫和半溫潤區。農作物一年一熟有余。東部山門、秦亭、隴東鄉及永清、白沙、草川鋪、新城鄉部分陰濕山區,年平均氣溫5℃~7℃,年降水量610毫米~660毫米,屬溫涼濕潤區。宜林不宜農,是清水縣的水源涵養區。
清水地質構造復雜,境內已勘察探明的各類礦藏近20種。其中金屬礦主要有金、鎂、銅、鉛、鋅、鉬、鎳、鐵、錳等,以其品位高,種類多而聞名。非金屬礦主要有大理石、花崗巖、輝綠巖、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磷灰石等,儲量大,易開采。現已開發利用的有金、鉛、鋅、鐵、大理石、花崗巖、輝綠巖、白云石、石灰石等。尤其是輝綠巖精品--龐公玉工藝品堪稱"中國一絕",為觀賞、珍藏、饋贈之佳品,開發前景廣闊。
清水縣土地資源豐富,土壤類型多樣,耕地面積96萬畝,林地64.82萬畝,草山草坡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1.63%,木材蓄積量101.96萬立方米。
清水農作物種類繁多,農業資源富饒。清水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畜牧、林果、經作等農業支柱產業初具規模,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洋芋、蠶豆等,正常年景產量達1億公斤。經濟作物主要有中藥材、胡麻、葵花、大麻、蔬菜、花卉等。其中中藥材人工種植及野生600多種,年產量6000多噸,素有"千年藥鄉"之稱。
清水縣有林地萬畝,生長著楊、榛、樺、櫟、松、楸等250種木本植物。沙棘、山梨、草莓、山葡萄、五味子等野生果類資源較豐富,其中沙棘面積30萬畝,年產沙棘鮮果5萬噸,為全國四大沙棘基地之一。
林區野生動物種類較多,主要有金錢豹、斑羚、鬣羚、云豹、林麝、毛冠鹿、水獺、猞猁、鴛鴦、紅腹錦雞等珍禽異獸60余種,其中10余種屬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
境內中藥材品種繁多,有70科165種,主要有半夏、沙參、大黃、獨活、升麻、甘草、豬苓、柴胡、五味子、元胡等植物藥材以及鹿茸、麝香、豹骨等名貴藥材,年產量2000多噸,素有"千年藥鄉"之稱。
經濟林木以核桃、蘋果、山杏、梨、花椒為主,年產干鮮果80多萬噸。其中蘋果有40多個品種,12萬畝,年產量7萬噸,尤以紅星、紅冠、超紅、首紅、紅富士等質優量大,是馳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蘋果重點產區之一;核桃年產3萬噸,曾榮獲1997年甘肅省首屆林產品展銷會金獎,大量出口于東南亞、西歐、北美;黑木耳年產2000公斤以上;蜂蜜、蘑菇、花椒、柿子等在地方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天然草地45.6萬畝,野生牧草25科183種,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為主。蠶豆、豌豆,尤其是紫花苜蓿的種植面積較廣闊。以黃牛為主的草食性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目前已建成湯浴河、牛頭河、柳林河和東南部山區等4個黃牛養殖小區,年出欄黃牛2.3萬頭,成為天水市黃牛養殖基地。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