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古浪縣--武威市古浪縣經濟建設

時間:2015-11-23 10:49:5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網友質疑:這筆巨款從何而來?

官方資料顯示,古浪縣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去年1至10月全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僅7044萬元。有網友稱,"古浪乃一個貧困縣,不少家庭還不能填飽肚子,竟然花1000多萬元干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這筆巨款從何而來?又是誰給了他們這么大的權……"

相關漫畫

 

還有網友質疑:巨石幾千年來"游動"在古浪峽清澈的水中,與清風和山水美景融為一體,把巨石從其所處的自然美景中搬到城市廣場反而糟蹋了美景。有的網友還稱政府這樣做"從某種角度說已經破壞了當地的風水"。

但也有人支持這個做法。"搬石頭也有決策者的理由,最起碼可以宣傳古浪。要是真打破了吉尼斯紀錄,古浪就知名了,從另一個角度講是讓世界了解古浪。"

古浪宣傳部:遠沒花那么多錢

古浪縣委宣傳部一位自稱姓崔的工作人員對羊城晚報記者說,對搬石頭一事的具體情況不清楚。他讓記者去問縣建設局。縣建設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搬石頭的工作是由建設局下屬市政所負責的,花了多少錢他并不清楚。但當記者打聽市政所電話以及希望他提供費用情況時,他卻稱要通過宣傳部打招呼才能提供相關資料。 12日下午,武威市的"114"查號臺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的狀態,而古浪縣政府門戶網站一直打不開。記者于是再次聯絡古浪縣委宣傳部,崔姓工作人員說讓領導回復記者手機。不久,一位自稱是宣傳部報道組李組長的人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已看到相關帖子,該縣確有9月12日搬石頭一事,但是縣長磕頭迎接等迷信的事情"是沒有的",也遠沒有花那么多錢。面對記者一再追問,他說,政府曾發文件對搬運工程進行招標,但是沒有看到文件上顯示招標金額;縣建設局跟他說工程還沒有結算,搬石頭花多少錢還不知道。

對于為什么要搬石頭的問題,這位人士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甘州石"。記者問,這塊石頭幾千年來在古浪峽都沒事,為何一定要搬呢?他的回答是,"石頭放在廣場上有很多人經過,可以更好地看護。"

據他介紹,搬巨石一舉目前并未被確認"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

搬運過程中

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

王氏鐮刀
王氏鐮刀為古浪縣土門鎮臺子村王克儉家祖傳手工技藝,主要生產鐮刀而得名。1958年王氏鐮刀被選送赴北京參加全國優秀農具展,2001年,甘肅省電視臺“隴原行”欄目攝制組拍攝了王氏鐮刀的打制過程,并在該欄目播放,2007年,被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6月,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磨制作
古浪縣解放前有水磨274盤,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水磨還在大量使用。在2008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古浪境內發現的能轉動水磨只有一盤,而水磨制作技藝更到了瀕臨失傳的境地。2009年,古浪縣人民政府為了保護水磨制作技藝,將“水磨制作”公布為縣級第二批非遺保護名錄。2010年,武威市人民政府將“水磨制作”公布為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古浪寶卷
古浪流傳的卷本約有百余本,古浪寶卷中的《救劫卷》是眾多古浪寶卷當中唯一一個由古浪民間藝人自己創作,以古浪土地上發生的事件為背景編撰成的寶卷。2007年6月,古浪縣人民政府將《救劫卷》列入古浪縣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5月,《救劫卷》列入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月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