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縣--武威市古浪縣經(jīng)濟建設

時間:2015-11-23 10:49:5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剪紙
剪紙藝術在古浪流傳較廣,舊時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在窗戶上貼上用紅紙剪的“窗花”,門上貼上“門花”,結婚時必須在陪嫁的物品上貼上“雙喜”,在新房的床戶上貼上“龍鳳呈祥”等剪紙圖案。
刺繡
刺繡,是古浪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tǒng)工藝,自古就有“十歲學針線,十三進繡房”的古訓,作女兒的從小跟隨母親學習針線,學不好一手過硬的刺繡手藝,到了婆婆家必然會遭到叱責。刺繡在清代至20世紀中葉較為盛行,姑娘出嫁前首先要坐繡房,集中時間準備陪嫁品,那些陪嫁品中必須有精心制作的繡花鞋、繡花枕頭、繡花笘單、繡花鞋墊以及繡花披肩等,出嫁后的第二天,將這些嫁妝擺于院內(nèi)的八仙桌上,首先供賓客觀看欣賞,以顯示姑娘的刺繡技藝和針線水平,然后等磕完頭,將這些刺繡品端給未來的公公婆婆和長輩。

名優(yōu)特產(chǎn)

古浪縣特產(chǎn)有:小茴香、西葫蘆、香瓜、枸杞、紅提葡萄、金冠蘋果、娃娃菜、糯玉米、人參果、手工掛面[2]  、撥疙瘩、涼面、釀皮子、韭菜盒子、炒麥子、糯米卷糕等。

名勝古跡

三義殿
三義殿位于土門鎮(zhèn)東北隅柏臺院內(nèi),因柏 樹蒼翠,故名,曾為古浪八景之一。柏臺院內(nèi)原有殿宇多座,皆毀于民國十六年(1927)大地震,唯存三義殿。三義殿坐北向南,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面寬3間,進深1間,前為重檐,后為單檐,前廊、立柱、卷棚、灰筒、滴水槽、重檐歇山頂,形體厚重古樸。殿內(nèi)有劉備、關羽、張飛3尊塑像,高約3米,兩側塑立侍2童。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火祖殿
火祖殿位于大靖鎮(zhèn)古浪三中內(nèi),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為磚木結構,卷棚歇山式,四周有繞廊,筒瓦起脊,面寬3間,進深1間,每間斗拱3朵,一斗二升,有柱牙,雕梁畫棟,四面繞角,結構嚴謹。
昌靈山
昌靈山位于古浪縣城東75千米處。因山上曾有三清殿、文昌宮和靈隱寺而得名,1989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昌靈山系祁連山東麓北端的獨立山體,從東向西,依次有小龍溝、大龍溝、大油松溝、小油松溝,山脈走向一致,山勢東高西低,主峰海拔2954米,面積約48平方千米。昌靈山北距沙漠僅8千米,素有“西北小武當”之稱。20世紀90年代,山上建有玉皇殿、祖師殿、金花娘娘殿、三霄娘娘殿、磨針殿、文昌宮和百子洞。林間有三眼神泉、石棺臥路、六月凍冰、舍身石崖、梅鹿聽經(jīng)、斷雪奇峰、天生澇池、百草神嶺、不老仙臺、金雞報曉、壽柏參天、神仙古洞等12景觀。

石門峽
石門峽,以奇險高峻著稱。峽高147米、長1公里多,寬僅有30多米。站在峽頂俯視,好似一刀砍下的痕跡;站在峽底仰視,只見頭頂一線天。峽壁堅直,兩相對峙,儼然一座石門,門中流著黃著川河水(古為麗水)。河東岸辟為車道,進了峽門朝南看就是古浪水源地毛毛山脈(古為金山)。峽門北為橫山,兩山夾川就是有名的黃羊川,古年公路橫貫東西。
西路紅軍烈士陵園
古浪縣西路紅軍烈士陵園位于古浪縣城西南角,西升洼南坡腳下,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2002年7月,被武威市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武威市國防教育基地”,同年11月被武威市委命名為“武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9月被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第二批甘肅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18] 
馬路灘沙漠生態(tài)旅游區(qū)
馬路灘沙漠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古浪縣境內(nèi),是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有沙洲城堡、西域風情、古道駝鈴、大漠落日、瀚海奇觀、照子神樹、荒漠珍禽、千字百榆、休閑農(nóng)宅、沙漠植物園等十大旅游景點,沙灘排球、汽摩越野、野營野炊、沙海駝舟、射箭狩獵、沙浴沙雕、民族歌舞、篝火晚會、沙漠游泳、徒步探險等幾十個旅游項目。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lián)系我們|網(wǎng)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