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縣,位于甘肅省平涼市東部,東經106°50′至107°10′,北緯35°1′至35°25′之間。東靠涇川、靈臺兩縣,西與華亭縣接壤,北連平涼市崆峒區,南與陜西省隴縣毗鄰。全境南北長41.5千米,東西寬35千米,總面積849.47平方千米,氣候屬暖溫、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溫熱多雨,年平均氣溫10.7℃,日照2296小時,降雨量400-500毫米,無霜期190天左右。
2008年年末崇信縣轄2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錦屏鎮。總人口10.6萬人。
旅游景點有梁坡遺址、于家灣墓群、武康郡王李元諒墓、武康王廟、仰韶文化遺址、齊家文化遺址、龍泉寺、五龍山、唐帽山、老爺山、公劉園、文化三館等。
崇信在夏時為西戎故地,商為昆戎舊壤,周為芮鞫鮮原,春秋為義渠戎活動區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屬北地郡。
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屬安定郡。
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屬魏國雍州安定郡。
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屬雍州安定郡,東晉十六國時,元帝大興元年(318年)屬前趙。
南北朝時,北魏太武帝神 四年(431年),屬涇州平涼郡陰盤縣。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屬涇州陰盤縣和良原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屬關內道涇州安定郡陰盤縣和良原縣。
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以崇信城、東西赤城二鎮、永信鎮合置崇信縣,治今錦屏鎮,屬秦鳳路鳳翔府。
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屬陜西行中書省平涼府。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邑人寧于中率眾歸附,屬陜西行中書省平涼府。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屬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平涼府。
民國元年(1912年)3月,屬甘肅布政使司隴東道(旋改涇原道)觀察使公署。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屬甘肅行政公署隴東道尹公署。
民國三年(1914年)5月,屬甘肅巡按使公署涇原道尹公署。
民國五年(1916年)7月,屬甘肅省長公署涇原道尹公署。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屬甘肅省政府涇原行政公署。
1949年7月26日崇信縣解放。7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師從靈臺進入崇信。8月8日,中國共產黨崇信縣委員會、崇信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4月,屬甘肅省人民政府平涼區專員公署。
1955年3月屬甘肅省平涼專員公署。
1958年4月4日,撤銷崇信縣并入華亭縣,12月20日撤銷華亭縣,原崇信縣(除神峪人民公社)轄區劃歸涇川縣。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