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1640米-3941米,相對高差2301米。
漳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蒸發量大,冬春寒冷而干燥,秋季溫涼而濕潤,日較差大,光能充足,災害頻繁。
漳縣年平均降水量458.3毫米,年蒸發量1494.5毫米,氣溫8.6℃,日照時數2086.4小時,太陽總輻射每平方厘米119.09千卡,無霜期180天。
漳縣有漳河、龍川河、榜沙河三條主要河流,鐵溝河、胭脂河、黑虎河等七條較大支流。河道總長154.2公里,年徑流量3.785億立方米,其中漳河平均徑流量2.408億立方米。
漳縣耕地土壤有黑壚土、黑土、紅土、褐色土、綿土、淀土和潮土7個土類。麻土、黑壚土、大黑土、潮土、黑土、紅土、黑紅土、山地耕種褐色土、黃綿土、河淀土、洪淀土、鹽化潮土12個亞類,23個土屬,38個土種。
黑壚土,漳縣的主土類,面積50846.67公頃,分布面廣,而土壤瘠薄,肥力不足,缺磷少氮。
黑土10613.33公頃,占4.84%,屬地帶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但主要分布在高寒陰濕地帶,農作物生長有一定的局限性。
紅土13486.67公頃,占6.12%,因屬巖性土壤,自然肥力高,后勁足,質地粘重,土性緊,透氣透水性差。
褐色土11053.33公頃,占5.04%,腐殖質層厚,有機質含量高,土性涼。綿土5800公頃,占2.65%,土壤疏松,質地均一,多為粉砂中土壤,通氣透水,耕性良好,但有機質含量低,土壤肥力差,不保水肥。
淀土6660公頃,占3.04%。分布海拔低,光熱水豐富,土層隨著洪水灌淤施肥而逐年加厚,肥力增高。
潮土80公頃,占0.04%,土質硬,通層濕潤,肥力極差。
漳縣河流年徑流量3.785億立方米,加上入境水1.796億立方米,共計5.581立方米。漳縣人均有水2.889立方米,屬豐水區,有地下水天然補給量每年1.1374億立方米。水質良好,無污染。可利用水量2.7944億立方米,余水2.48億立方米。
漳縣位于黃土高原和西秦嶺的過渡地帶,截止2009年,境內發現紅柱石、巖鹽、石灰巖、黃金礦和、螢石礦、菱鐵礦、重晶石等礦種。其中,紅柱石礦位于東泉鄉馬路里村,儲量1929.55萬噸(2009年);巖鹽可開采儲量9000萬噸(2009年);石灰巖漳縣漳縣儲量約80億立方米(2009年);黃金礦位于東泉鄉境內,黃金礦的礦石量為124000余噸(2009年);菱鐵礦主要分布于大草灘鄉的黃崖溝及小嶺溝一帶;重晶石主要分布于大草灘、殪虎橋一帶,礦石儲量約35.9萬噸(2009年)。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