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漳縣金融機構存貸余額分別達到20.9億元和8.4億元,比2011年增長29.8%和33.5%。
2012年,漳縣實現綜合旅游經濟收入1.6億元,比2011年增長22.6%。
截止2008年,漳縣有中學和職業中專共30余所。
2012年,漳縣高考本科上線434人,增加36人。漳縣二中、漳縣職業中專完成整體搬遷,建成新寺幼兒園并實現招生。改造中小學校舍3000平方米,2.12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免費營養餐。
2012年,漳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4%和96%,全縣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在職職工工傷保險、城鎮職工團體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均達100%。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提高16%和36%,年人均分別達到2556元和1488元。發放城鄉低保金6777萬元,農村五保供養金199萬元。2012年,漳縣發放強農惠農富農資金1.01億元,為全縣干部職工平均每人每月新增津補貼392元,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均提高到8%。醫療衛生
截止2008年末,漳縣共有醫院、鄉鎮衛生院和各類保健院29所。主要醫院有漳縣中醫院、漳縣人民醫院。
2012年,漳縣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參合率達到95.3%,補償參合農民醫藥費4729.5萬元。漳縣中醫院、婦幼保健站完成整體搬遷,縣醫院改擴建項目全面完成建設任務,30所村衛生室竣工驗收。引進招錄醫療專業技術人才81名。
漳鹽文化
漳縣西周時,因為先民們在這方土地上掘井熬鹽而得名鹽井。
東周時因為鹽井的鹽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引起了周朝諸侯國秦國的重視,所以,統治者在鹽井設置了相當于縣級建置的鹽川寨。
西漢時,昭帝劉弗陵曾于公元前83年主持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會上御史大夫桑弘羊以甘肅鹽鐵官營的成效為論據,發表了著名的《鹽鐵論》,提出了:"鹽鐵之利,所以佐百姓之爭,足軍旅之費,務蓄積以備乏絕,所給甚眾,有益于國……"的理論,他的這一理論和治鹽方略,兩千年來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東漢時,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鹽川正式設置障縣,并在全國28個郡設專職鹽官,障縣鹽產歸隴西郡鹽官管理。
故有"先有漳鹽,后有漳縣"的說法。
漳縣的名優特產有:碘鹽、岷歸、岷貝(即甘肅貝母)、野生黨參、冬蟲夏草、蠶豆、馬鈴薯、韭菜、黃瓜、蘋果、文冠果、蕨菜、烏龍頭、細鱗鮭、牦牛肉等。其中碘鹽尤為著名。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