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老舊的扁擔,一條無盡的山路,一聲蒼涼的吶喊——“安遠川,天天下雨都嫌干”。數十年來,甘谷縣山區的群眾就是在這樣嚴苛的自然環境下艱難度日。水,負載著甘谷人民的殷切期望,這種期望歷久彌新,經久不絕。
漫漫人飲工程路
甘谷縣境內梁、峁、溝、壑起伏縱橫,灣、坪、川、灘交錯如棋,年均降雨量452.2毫米,蒸發量1466.8毫米,人均水資源量126.1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17。
觸目驚心的數據,無可回避的現實,甘谷如何才能清波蕩漾,蝶變為“甘甜之谷”?這成了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實施的民生工程。
于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飲水仗,在甘谷大地上吹響了嘹亮悠遠的號角。
1995—2000年,以“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小型自流飲水工程為主,初步解決了38個村,7100戶3.9萬人的飲水難問題;2000—2004年,通過人飲解困項目、抗旱應急、氟砷改水和母親水窖工程,解決了184個行政村,51754戶253568人的飲水難問題;2005年國家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甘谷縣搶抓機遇,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截至2014年底,先后建成了磐安、崖灣、六峰、西北部、東北部、十里鋪等6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37.246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占全縣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80.36%。
盈盈山鄉幸福歌
當記者見到謝家灣鄉溝灘村村民張新鎖時,他正在田埂上休息,手里捧著一杯清澈的開水說,“自來水就是比窖水甜”。說話的瞬間,他的氟斑牙便裸露了出來。由于經年累月喝著氟嚴重超標的水,該村村民大多像老謝一樣。
“以前喝的都是‘苦咸水’,各種水介疾病滋生,但現在情況好轉了。全村115戶528人,精準扶貧戶32戶,都接通了甘甜的自來水。”溝灘村支書汪錄錄如是說。
灣兒河,流經西坪鄉灣兒河村,曾一度是流域附近村民生活用水的唯一來源,但因常年干旱,河水已近乎干枯,人畜飲水成了大問題,灌溉用水更是嚴重匱乏。但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村依然新建果園300畝、優質馬鈴薯500畝、蔬菜50畝。
為何要在如此缺水的地方大面積建園,該縣扶貧辦的工作人員一語道破天機,他說:“截至目前,東北部人飲工程的管網入戶工作已經全面完成,直接受益236戶1212人。灣兒河流域再也不缺水了!”
據悉,在人飲工程建設的同時,該縣還堅持把水質監測作為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重要任務來抓,積極在東北供水站等供水站建立標準化水質檢測中心,配備專職檢測人員,加密抽檢頻次,對供水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端進行檢測,確保42項指標檢測常態化,保證水質安全達標。并對一家一戶場窖工程全面推廣安裝凈水設施,全力構建“縱向到戶、橫向到工程”的在線監測信息化管理網絡。
飲水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截至目前,甘谷縣基本完成了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西北部農村飲水安全管網延伸工程和六峰鎮農村飲水安全管網延伸工程,解決了6鄉鎮77個行政村18454戶91044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2015年底,甘谷縣將100%解決規劃內46.3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通訊員 牛藝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