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向記者說起這樣一件事:一次,長江三峽郵輪上,一對外國老夫婦取自助餐時,發現吃的都被拿光了。而旁邊的中國游客,每人面前都是幾個大盤子,食物聚摞成塔,根本吃不完。寧夏中國旅行社導游徐慧今年多次帶團去泰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旅行,時常見到中國游客取自助餐時“連吃帶拿”。“當看到其他國家的游客不愿意和中國人一起用餐,以及特別標注專供中國人就餐位置時,心里真不是滋味。”徐慧說。
(12月14日《北京晨報》)
這些年,但凡有過出國、出境經歷的中國人,大多有這樣的感覺:只要走進中餐館,或是有中國人用餐的地方,氛圍遽變,熱鬧無比,了無國內國外、他鄉異鄉之別。此一現象延綿有年,詬病不斷。
國人的這些“特色”餐桌陋習,花樣繁多:吆五喝六大聲喧嘩者有之,推杯換盞目若無人者有之,吃相饕餮放浪形骸者有之,更令人汗顏的是,西餐館里理直氣壯地點中餐——只有“芝士西蘭花”,還要沖著服務員吼:“蒜蓉西蘭花怎么不能炒?菜單里沒有就不能炒么?”至于浪費,更是司空見慣。
有一個段子廣為流傳——一幫國企精英去德國考察時,到一家餐館聚餐。狼吞虎咽之后,還有三分之一剩在桌上。正當他們大搖大擺出門時,被當地人投訴了。最終被開出50馬克的罰單。執法人員鄭重地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遺憾的是,看看我們四周,不文明的浪費現象比比皆是。據有關專家估算,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約合2000億元,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國人的不文明行為,社會討論已久。國人的浪費陋習,也是舉世皆知。要醫治國人的這些不文明陋習,得從非常具體的方面入手:要倡導餐桌文明,要倡導出行禮儀,要對一些不文明行為制訂罰則。
中華文明幾千年,應當是禮儀之邦。那么,我們中國人走到哪里,不能總是讓外國人“挑理”——不僅在國內不能讓人家“挑理”,到了國外,更不能讓人家“挑理”,至少不能讓人家恥于與我們為伍。這些不文明陋習的報道,應當像一面面鏡子,照出我們每個人身上的不足,催我們反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