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全省“1+17”精準扶貧方案響亮提出,實施精準扶貧貧困村動力電覆蓋工程,到2016年底貧困村實現村村通動力電。
定西人感到空前壓力。事實擺在眼前,截至2014年底,全省6220個貧困村中,尚未通動力電的有891個貧困村、2404個貧困自然村。其中,僅定西市,未通動力電的自然村達789個,占到了近三分之一。
不到兩年時間,如何完成這一艱巨任務?定西市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下大力氣“啃”這一硬骨頭。“現在,我們已經給564個自然村拉上了動力電,到明年6月,肯定提前實現全覆蓋,還要實現貧困村戶均配電容量達到約2千伏安的目標。”12月11日,在與記者的言談中,國網定西供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楊爾欣展現了電力精準扶貧的“定西速度”。他說,他們要用這樣的努力,照亮貧困鄉村的脫貧致富路。
行業部門,更要樹立脫貧攻堅“一號意識”
路越走越險。汽車轉過好幾個山頭,才到達安定區鳳翔鎮永安村。對于這個大山深處的貧困山村,無法正常用的電,比路還讓村民“難腸”。
“大年三十晚上,想看個‘春晚’都看不成,家里電視屏幕閃個不停。”就這,永安村第十村民小組的李永安覺得,他還算“幸運”。畢竟,村組許多人家除夕守歲,電燈下面點的是蠟燭,電視根本不能用。
十多年前,永安村便用上了照明電。可很快,李永安發現,家里的燈泡從40瓦換到了100瓦,還是很暗。想喝個罐罐茶,他也得趕在早上6時以前,要是村里人都起床,熬茶用的茶杯蓋大的小電爐便熱不起來了。
原因在哪?村里八、九、十村民小組共125戶人家,才用了一臺20千伏的變壓器。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村子用電量大幅攀升,村組動力電源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
給羊鍘草,李永安必須趁著白天別人不怎么用電時,方敢用鍘草機。就這,他還得豎起耳朵,聽其他人有無使用機器。今年7月,正在鍘草的他,剛聽到別人開機的聲音,自家的玉米秸稈就卡死了。
電燈忽明忽暗,電器成了擺設,鍘草機轉不起來……很難想象,像這樣的貧困村,能實現脫貧致富。
補上貧困地區的“短板”!在全省“1+17”精準扶貧方案中,省發改委、省扶貧辦聯合出臺了《關于精準扶貧貧困村動力電覆蓋支持計劃的實施方案》。省發改委、省電力公司將貧困村三相動力電覆蓋工作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推動實施,讓貧困村老百姓盡快用上優質動力電。
但是,剛開始,國網定西供電公司部分員工并沒把此項工程太當回事。因為,這幾年,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一直是他們工作的重頭戲。而且,他們的生產經營任務很重,城鄉照明供電,新增各類客戶工程建設……
“農網改造不等于精準電力扶貧。定西貧困村動力電欠賬大、基礎差,解決難度很大。作為行業部門,我們更應該將精準扶貧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來抓。”楊爾欣說。強化脫貧攻堅“一號”意識,層層簽訂精準扶貧責任狀,他們全力打響了貧困村動力電覆蓋工程攻堅大決戰。
責任扛肩,要算就算脫貧攻堅這筆大賬
在定西,貧困鄉村大多山大溝深,村民居住分散。
短短一年多時間里,要解決占全省近三分之一自然村的動力電問題,實非易事。
把脫貧攻堅責任牢牢扛在肩上。在定西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網定西供電公司與定西市發改委一道努力,科學編制項目方案,建立定期會商機制,落實各項建設條件,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在工程建設中,國網定西供電公司所有的工程都為貧困村動力電覆蓋工程讓路,材料優先保證,施工優先組織。他們還建立了分層、分級的負責制,市供電公司包縣供電公司,縣供電公司包供電所,供電所包扶貧點。一個個“包”字的背后,是十分清楚的責任制價值取向——是你包的,你就得抓好。并時不時地加以抽查,通過解剖一個個供電所,看是否完成任務,加以獎懲。
時至隆冬,在定西,三相動力電全覆蓋工程依然一派火熱景象,建設者們穿梭在田間地頭。電桿送不到點上,他們人拉肩扛抬桿子;桿子架起來了,他們登高爬低接線路……有的自然村,住兩三戶人家,通動力電得架一公里的線路,投資便增長10萬元以上。
“像這樣的事,山區比比皆是,但這不能算經濟賬,要算,就算脫貧攻堅這筆民心大賬。精準扶貧,一個都不能少。”國網定西供電公司紀委書記郭建軍說。為了消除動力電進村“最后一公里”,他們承擔了建設的全部費用,不給農戶制造額外負擔,確保群眾能在家門口接入動力電。
結合地域特點,考慮當前和長遠發展需求,國網定西供電公司還統籌規劃,將動力電覆蓋工程和農村低電壓治理相結合。今年,定西一口氣解決了剩下的2.306萬戶貧困村民電壓不穩的問題,使貧困山區“卡脖子”的農村電壓合格率大大提高。
電力扶貧,點亮貧困鄉村脫貧致富未來
桿塔在溝壑梁峁上聳立,銀線向大山深處延伸。
在安定區鳳翔鎮永安村,以前八、九、十村民小組的1臺變壓器,如今變成了4臺變壓器,合起來容量有200千伏安,容量比以前增長了10倍。
“電燈亮了,電視響了,電爐子熬的罐罐茶,原來是等不上,現在是喝不及。”李永安樂呵呵地說。
前不久剛來的動力電,點亮了他的夢想。再不為鍘草困擾的李永安,準備從現在的6只羊,養到二三十只羊。為此,前幾天,他專門買了一臺藍色的撕草機。“以前,鍘的草,都是節節,三分之二的,羊都不吃。現在,這機子撕的草,是碎渣渣,羊全能吃完,愛吃就愛長膘。”李永安說。
今年6月,動力電來了,安定區李家堡鎮窯坡村分別成立了億幫、眾升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前,鍘一天草,才能夠三四十頭牛吃三四天時間,還談啥帶動村民發展?”眾升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雙萍說,“現在換的大型鍘草機,一小時鍘的草,夠上百頭牛吃一個月。”
飼料問題解決了,在這家合作社的帶動下,窯坡村貧困戶楊兵從去年的一頭牛,養到了今年的5頭。“前幾天,剛下了頭牛犢,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楊兵對自家的未來很有信心。
今年7月,動力電來了,在定西城區開廣告公司的魏彥軍,回到家鄉安定區李家堡鎮箍窯村,建起了一家占地600平方米的裝飾材料廠。貧困戶徐寶華,不出村子在廠子打起了工,每月薪水2000多元。
如今,動力電來了,在安定區鳳翔鎮景家口村,6座日光溫室拔地而起。村民告訴記者,村里準備種植花卉。“以前沒有動力電,養的花都不能保溫、保濕,怎么可能發展花卉產業?”
從“照明時代”邁入“動力電時代”。動力電覆蓋工程給貧困鄉村注入的強勁動力,不僅讓定西市特色富民多元產業五彩斑斕,而且將光明送到了貧困戶的心坎上,讓一個個貧困戶開始忘情放飛脫貧致富夢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