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孟向娃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記者 強江波 攝
中國甘肅網1月20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道(記者 張文博 馬莉)我省擁有豐富文化旅游資源,但是長久以來受各種條件制約限制,許多地方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并未真正地轉化為經濟增長點。記者就我省貧困地區如何以優勢文化資源為突破口,實現精準扶貧,及如何實現文化產業與市場發展融合,在提升文化GDP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我省文化知名度等話題,對來自“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通渭縣的省政協委員孟向娃進行專訪。
記者:通渭縣文化產業發展進展怎么樣?
孟向娃:近年來,我們通渭縣充分發揮“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的品牌效應,全面提升全縣書畫產業內涵,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通渭縣規劃建設集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和書畫綜合交易中心、書畫藝術培訓學校于一體的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通渭縣書畫文化產業園”和集溫泉養生文化、書畫文化、紅色文化和傳統體育文化為一體,以打造書畫文化為主,多方功能配套的綜合性文化旅游產業基地——“通渭文化旅游景點”項目。同時通渭縣越來越多的人也投身到了文化行業,全縣現有書畫創作人員3000多人,其中中書協會員14人,不少農民扛起犁頭是莊稼把式、拿起筆桿是書畫藝人,當地許多人也因從事文化產業而走上了快速致富路。
記者:我省文化產業怎樣實現與市場的融合發展?
孟向娃:通渭縣的文化特色是書法字畫、會寧縣特色紅色旅游、敦煌的名片是石窟文化等等。我省文化資源豐富多樣,我認為不同區域在發展地方文化產業時,應緊緊圍繞屬地特色文化資源,有針對性去尋求、對接市場。依據市場的需求,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園區,促進當地文化資源轉型發展成為文化產業,進而帶動當地人民脫貧致富,促進經濟發展。
記者:對于辦好此次絲路(敦煌)文博會,您有什么建議?
孟向娃: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這一國際盛會,將成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機構和企業、專家學者等搭建溝通合作的平臺,同時也是我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一次難得的契機。以敦煌為窗口,向世界宣傳我省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促進我省文化產業與世界對接,謀求國際合作。文化收藏是我的一大愛好,平時我喜歡去各地參加各種展會、拍賣會,收藏名家作品,與發達地區眾多成熟展銷市場相比,我省甚至沒有一個定期大型的文化展示場館。因此,我建議省上應以籌辦本屆“文博會”為契機,申報在敦煌建設中國國家美術館敦煌館,用來展示絲綢之路各類文化成果和我省各地優勢文化資源。中國國家美術館敦煌館將成為促進我省文化產業與國際市場融合發展全新平臺,也將有效帶動我省文化產業轉型跨越發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