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污水,總是與城市的發展相伴而生。數十年來,蘭州市區的垃圾處理幾乎全部采用簡單的填埋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垃圾數量不斷增加,封停的、新建的垃圾填埋場也越來越多。
這些垃圾填埋場多分布在市區邊緣的山溝,長期的傾倒、填埋,讓其逐漸成為不穩定的人造山體,滑坡、自燃等伴生災害時有發生。在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區渣土受納場滑坡事故發生后,蘭州垃圾填埋場的安全隱患治理,更加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直到2015年上半年才停止,因為城關區的垃圾量非常多,西津坪垃圾場也快倒滿了,此后城關區的垃圾全部送到中鋪子臨時傾倒場。”
進入2015年12月下旬,蘭州安定門周邊車水馬龍的景象一如既往。不過,驅車駛上伏直公路,隨著山勢升高,伏龍坪后街一帶的背陰面,依舊被前幾日降下的積雪覆蓋。
從主路右轉進入一條半是冰雪的小道,經過幾個下坡彎道,很快就來到蘆家大溝垃圾處理場。這座垃圾處理場已經封閉數年,大門邊上赫然立著城關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設置的封閉伏龍坪垃圾場的通告牌。
從緊鎖的大門向內望去,巨大的垃圾處理廠一直向西延伸到雷壇河河谷,荒草叢生、積雪覆蓋的場區,散亂地停著七八臺已經報廢的推土機等機械。
記者從圍墻南側一座民房邊的缺口處進入垃圾場,一名在場區宿舍前曬太陽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蘆家大溝填埋垃圾已經存在近30年了,我到這里上班已經超過20年,來的時候就已經倒了好幾年了。”
據其介紹,蘆家大溝垃圾場封閉后,城關區的垃圾在一段時間內運到青白石傾倒,但由于青白石臨時垃圾場容量較小,此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垃圾被運到七里河西津坪垃圾場填埋。“直到2015年上半年才停止,因為城關區的垃圾量非常大,西津坪垃圾場也快倒滿了,此后城關區的垃圾全部送到中鋪子臨時傾倒場。”
記者后期采訪時,城關區環衛局辦公室主任李偉也印證了這一說法。據李偉介紹,目前城關區僅主城區的生活垃圾每天就超過1000噸,加上雁灘、九州地區以及建筑垃圾等,數量就更多了。停止在西津坪垃圾場傾倒后,城關區在九州中鋪子垃圾焚燒發電廠附近開辟了一塊場地臨時堆放,待中鋪子垃圾處理廠投運后,再將臨時堆放的垃圾進行處理。
“當時,城關區環衛局曾承諾在垃圾場山腳砌筑護坡,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該工作人員告訴蘭州晨報記者,蘆家大溝垃圾場并非徹底封閉停止使用。“去中鋪子的道路上坡很多,冬天下雪后路面濕滑,垃圾清運車上不去,遇上這種情況,區上的垃圾會臨時堆放到這里,天晴后再轉運到中鋪子。”
不過,與臨時使用相比,蘆家大溝垃圾場封閉后,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進行過封場處理,從未消除的安全隱患,成為懸在“近鄰”七里河八里鎮五里鋪村數十戶村民頭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五里鋪村大部分民居分布在蘭阿公路兩側,但水磨溝(雷壇河支流)東側的山腳下,依然散居著近50戶村民,這些村民的房屋恰好位于蘆家大溝垃圾場的下方。“幾十年來,蘆家大溝垃圾場的安全隱患,始終是村民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在接受蘭州晨報記者采訪時,五里鋪村主任周懷榮語氣沉重而又無奈。
村民們的擔心絕非杞人憂天。2011年秋,蘆家大溝垃圾場封閉前半年,一場陣雨過后,垃圾場突發小范圍滑坡,村里的土主廟被滑落的垃圾包圍,村民集資修建的便道被埋。周懷榮說,此后的幾年里,村民們多次向蘆家大溝垃圾場、城關區環衛局等部門反映情況,要求垃圾場管理單位盡快對隱患進行治理。
“當時,城關區環衛局曾承諾在垃圾場山腳砌筑護坡,但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周懷榮告訴記者,盡管蘆家大溝垃圾場在2012年2月封閉,但垃圾山一直在緩慢地向水磨溝位移,如今垃圾場的前沿距離土主廟僅有5米,廟后的坡腳上隨處可見巨大的裂縫。“我們奔走呼吁卻一直得不到回應,大家都心灰意冷。”周懷榮說,對于蘆家大溝垃圾場的隱患,村民們如今只有無奈。
“西津坪垃圾填埋場的封場工程值得贊賞,但現實的情況是,蘭州市多年來對垃圾處理和垃圾場的治理的重視程度很不到位,市區大大小小的垃圾填埋場要想全部得到整治,安全隱患徹底被消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環境處副處長程偉告訴記者,深圳市光明新區恒泰裕工業園發生“人工山體”滑坡事件后,蘭州市國土局立即部署,通過蘭州市政府辦公廳向各縣區及相關部門下發通知,要求立即在全市范圍內展開新一輪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目前排查還在繼續進行。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蘭州晨報記者,蘭州市的垃圾填埋場,多位于城區邊緣的山區,大量垃圾在山溝里就地傾倒,然后覆以土層遮蓋。隨著長期的傾倒,這些垃圾填埋場日漸成為體量龐大、安全隱患突出的“人造山體”,對城市的安全運行構成持續的威脅。
那么,對蘭州這個自然地質災害隱患就已非常突出的城市而言,垃圾填埋場這一“人造山體”的安全隱患該如何消除?對此,七里河環衛局即將實施的西津坪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給出了一個可供參考的選擇。
近日,記者走訪這座位于韓家河西南側群山之中的垃圾填埋場發現,在持續填埋垃圾近8年后,這座垃圾場已逼近龔家灣地區的南緣。西津坪垃圾場位于龔家灣東南方向一道巨大的山溝內,山溝的后部在填埋大量垃圾后已形成數百畝的平地。記者走訪時,大大小小的清運車仍在源源不斷地進入場區傾倒垃圾。
在場區值班的七里河環衛局職工穆師傅告訴記者,這個填埋場已經容量無多,最多可以填埋一年。“聽說今年4月份要建設(封場工程)了,建成后就封閉了。”
就此,七里河環衛局基建科科長田盛告訴記者,西津坪垃圾填埋場確已達到容量極限,“主要是前幾年蘆家大溝垃圾場封閉后,城關區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全部傾倒在這里,占用了大量的空間,現在場區已經沒有容量了。”
據田盛介紹,七里河環衛局很早就已經注意到垃圾填埋場的安全隱患,該局通過與區政府協調溝通,決定在封閉前實施封場工程。“2015年大部分前期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施工方案審查,審查通過后在今年上半年就準備開工建設,整個封場工程投資超過3000萬元。”
田盛告訴記者,西津坪垃圾填埋場封場工程,主要施工內容是在填埋場山下構筑一道50-60米高的阻攔壩。同時,將已經填埋的垃圾層繼續壓實后,在場內插入帶有無數小孔的鋼管,用來排出和收集沼氣。“封場工程整體完工后,填埋場所有區域將永久封閉,作為綠化區域。”
記者近期走訪時,城關區環衛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為徹底消除蘆家大溝垃圾場的潛在隱患,城關區環衛局此前已向城關區及蘭州市政府提交報告,申請市、區兩級政府投入資金,對該垃圾場進行工程治理。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與建設、填埋處理相比,垃圾填埋場后續的封場工程、長效治理更加困難。“西津坪垃圾填埋場的封場工程值得贊賞,但現實的情況是,蘭州市多年來對垃圾處理和垃圾場治理的重視程度很不到位,市區大大小小的垃圾填埋場要想全部得到整治,安全隱患徹底被消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一個好的情況是,中鋪子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工程即將建成投產,二期工程也在加緊建設,今后全市絕大部分的垃圾都將在這里得到處理,至少不會增加新的垃圾填埋場這一人為隱患。”該人士說。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