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廣西黨政代表團來臨夏州東鄉縣布楞溝考察側記

時間:2015-07-13 15:14:5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據臨夏民族日報報道 (記者馬秀梅)7月8日,廣西黨政代表團在省州領導的陪同下,深入東鄉縣高山鄉布楞溝村考察調研精準扶貧工作。馬忠華攝

  甘肅和廣西同處西部地區,都面臨著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是兩省區共同的愿望。

  7月8日至9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陳武率領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政代表團一行走進我省臨夏進行考察,并就加強雙方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連日來的蒙蒙細雨,使東鄉的大山黃土在滋潤,綠樹青草在沐浴,莊稼田野在暢飲。8日上午一大早,廣西黨政代表團來到東鄉縣高山鄉布楞溝村考察調研精準扶貧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省委副書記歐陽堅,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羅笑虎,省政協副主席劉立軍,省政府秘書長張生楨,州委書記楊元忠,州委副書記、州長馬學禮陪同考察。

  2013年2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著對民族貧困地區的深切關懷,深入到布楞溝村看望慰問群眾,并就扶貧開發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原來的布楞溝村生態極其脆弱,沒有水泥路,吃水要靠驢馱馬拉,一趟山路幾十里地,崎嶇難行,基礎設施成為制約村子發展的重要瓶頸,全村68戶351人中,貧困面竟高達96%。近兩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央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布楞溝流域整體連片扶貧開發項目全面實施,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制約該村發展的行路、吃水、用電、住房、上學、就醫等方面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群眾搬進了整體搬遷的新家,鄉村道路拓寬硬化、自來水入了戶,養殖場辦得紅紅火火,群眾的收入大幅增加,貧困村的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廣西黨政代表團來到習總書記來過的布楞溝村馬麥志家,察看馬麥志舊居、集雨場及村民馬建英養殖小區,隨后來到布楞溝新村,考察馬麥志新居,詳細了解生產生活變化情況;在布楞溝村村史館,通過展板、資料、圖片了解布楞溝村發生可喜變化的發展歷程;在村委會,聽取了劉偉平省長關于精準扶貧工作情況介紹;考察調研了村“三位一體”幫扶工作機制及產業發展互助社情況,深入了解甘肅精準扶貧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當得知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1624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3419元,把習總書記的關懷轉化為脫貧的動力,率先通過精準扶貧實現基本脫貧致富目標,使布楞溝流域成為推進精準扶貧的示范樣板,讓各族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時,廣西黨政代表團成員交口稱贊,一致叫好。

  扶貧攻堅是當前西部省區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最大“短板”。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精準扶貧,通過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和雙聯行動,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實施定向“噴灌”、定點“滴灌”,加快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最近,臨夏州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小康建設示范區,其中包涵的扶持項目和政策又使我州全面打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整體戰和決勝戰,全面實現小康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廣西黨政代表團成員紛紛表示,甘肅推進精準扶貧的經驗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前一段時間,國務院扶貧辦轉發了甘肅實施精準扶貧的經驗,用“南有貴州、北有甘肅”給予充分肯定。通過此次考察,將學習甘肅在精準識別、精準扶持、精準管理、精準考核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全力以赴啃硬骨頭、攻堅拔寨,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仗。

  廣西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之一,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具有獨特的地域優勢、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結構調整、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此次廣西黨政代表團的到來,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為兩省區加強合作交流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留下了許多值得學習借鑒的寶貴經驗。

  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蔚俊,東鄉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陪同考察。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