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會寧訊 張克增,白銀市會寧縣引洮工程建設管理局黨員干部,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為幫助會寧縣新莊塬鎮中窎村開展同步小康工作,他主動請纓,融入駐村工作,用務實的作風、帶富的決心、奮發的腳步,駐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也駐出了干群的魚水深情。2018年至2020年,張克增先后榮獲“全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最美駐村干部”等榮譽稱號。
中窎村位于新莊塬鎮南部,轄7個村民小組,2013年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288戶1204人,貧困發生率為71.41%。2018年1月初,張克增被組織部選派任新莊塬鎮中窎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初到村上時,看著被貧困困擾的當地老百姓,張克增感到揪心不已,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揮好自己的駐村幫扶作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會寧縣新莊塬鎮中窎村幫扶隊隊員 張克增:剛駐村的時候,發現老百姓對政策知曉率低,自來水也沒有,產業結構狀況比較單一,看到這些,我就想發揮咱們駐村隊員的“六大員”作用,做好脫貧攻堅政策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信息員,為脫貧攻堅助力一把。希望發揮行業部門的優勢,徹底解決全村老百姓的飲水問題,通過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全村老百姓收入。
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辦事是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剛接手扶貧工作,不熟悉情況,有很多質疑的聲音,甚至連村干部對他都是觀望態度。面對這種情況,張克增不著急發聲,他深知“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于是,他帶著駐村隊員,一家一戶走,田間地頭問,逐個逐個記。第一個月,他便將全村288戶貧困戶全覆蓋走訪,他堅持想群眾之所需,謀群眾之所事,急群眾之所慮的工作作風也贏得了大家一致的認可和點贊。
會寧縣新莊塬鎮中窎村村民 武振畢:說實話,這個駐村幫扶隊和駐村干部就像住在我家一樣。就像一個莊子里的人一樣,一起聊天,有時候來家里問問養殖、種植,還問問產量、收入怎么樣,一起討論如何發展。我家的產業主要是養羊,花椒樹也種著呢,花椒樹還沒掛果,玉米、瓜也都種著呢,樣樣都有。一年收入下來再加上打工,就是三、四萬元。
會寧縣新莊塬鎮中窎村駐村工作隊員 馮朗天:在平時的對待老百姓的工作方式當中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他能夠用心用情為老百姓服務,也對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新成員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在生活當中,他能夠積極地照顧幫扶工作隊員,也能積極地照顧當地的好多貧困老百姓;在工作紀律上,也能以身作則;在學習上也能夠起到先鋒帶頭模范作用,我們應該為克增同志點贊。
面對干旱缺雨、山大溝深、群眾飲水困難,產業發展滯后的實際情況,張克增還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和隊員們積極協調,于2019年為新莊塬鎮中窎村建成500立方米高位水池一座,完成15km自來水主干管線改造提升工程,打通了中窎村山后組和中堡組的4km道路,建成造價1000萬元的橋涵兩座,通過“自來水+集中供水點+水窖”的方式徹底解決當地群眾人畜飲水及產業用水問題,有效提升抗洪救災應急能力。
會寧縣新莊鎮中窎村村民 鄭貴霞:黨的政策好,自來水也用上了,洗澡間和廚房也都用的自來水,用起來又方便又省力。
會寧縣新莊塬鎮中窎村幫扶隊隊員 張克增:這個高位水池是2018年1月份積極與引洮工程建設管理局協調承建,2019年4月份開始建造,2019年6月份完工,總造價38萬元,大概是500方。解決了窎峪組和中灣組兩個組的人畜飲水,另外解決了205畝花椒樹產業用水問題。今年花椒樹掛果面積達到50畝左右,另外一部分還沒有掛果。我們想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拓寬老百姓的增收渠道,進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奔走在扶貧路上,奮戰在攻堅一線的張克增,時刻牢記黨的教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盡心竭力做好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領頭羊。
會寧縣新莊鎮中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武振偉:在他的積極協調下,會寧縣引洮工程建設管理局給我們村興修集中供水池1座,極大地解決了老百姓的飲水問題。第二個就是,他和白銀市糧食局協調,兩年累計給老百姓發放優良胡麻籽種9000多斤,動員老百姓肉羊養殖達標是78戶,近三年內每年籽瓜種植是10畝,達標是106戶。截至目前中窎村已實現全部脫貧,脫貧率達到百分之百。
【記者感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艱苦環境,他毅然決然;面對質疑,他聽在耳里記在心間。兩年時間,從開始的43戶低保戶,7戶特困供養戶到如今全面脫貧;從瓜子滯銷幾千斤到銷售總額達20萬斤;從村民飲水困難到如今自來水進入每個家庭。張克增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汗水澆灌人生的夢想,他的先進事跡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來源 會寧總工會/會寧融媒記者 王彥霏 胡平儒 )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