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定西訊 “每學期開學前三天,定西市學校開展安全隱患的排查,已是我們多年來制定的一項常態化工作,并且在排查現場交辦安全隱患清單,確定安全隱患排除期限。今年以來,通過排查發現排除了103個安全隱患點,矛盾化解284人,心理疏導88人,通過矛盾、安全隱患的排查,把問題解決在搖籃中。今年以來,全市教育系統安全零事故……”甘肅省定西市教育局局長盛淑蘭向記者介紹教育系統安全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牢鑄校園安全,離不開主管部門強有力的部署引導,更離不開基層校園的創新和實施。
“自‘1530’安全教育模式實施以來,該校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件……”據定西市教育局校安科負責人介紹,“1530”安全教育模式是定西隴西縣侯家門九年制學校為加強學生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師生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自主創新的一套安全教育模式。“1530”安全教育模式是指學校為常態化、全過程開展安全教育,堅持每天放學前1分鐘、周末放假前5分鐘、節假日放假30分鐘的安全教育。
“1”是指每天下午放學前,各年級各班級進行1分鐘的安全注意事項或風險提醒。班主任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安全常識的認知能力,放學前根據近期校園內、班級內、路途中、家庭內、同學間等需要引起注意的安全事項進行有針對性的提醒,時刻敲響安全警鐘,培養學生時時關注安全、時時防范風險的安全素養,做到警鐘長鳴。
“5”是指每周五放學前,或以班級、或以學校集會等方式,圍繞一個主題對師生進行5分鐘的安全教育。主題內容主要包括:一是總結一周來學生安全行為和校園安全管理工作,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有效開展教育;二是結合學校地處偏遠農村,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家庭監管有缺位的實際,重點對學生居家安全方面進行教育,如積極開展“尋找身邊安全隱患”、“用水用電講安全”、“防火知識知多少”、“不去河邊戲水”、“如何面對陌生人”、“身體隱私早知道”、“科學上網防詐騙”等主題教育,讓學生提高居家安全意識,同時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提高家庭成員的安全意識;三是結合關鍵節點、關鍵時段或季節性安全風險,對學生進行安全風險提示教育,讓學生知道安全預防“防什么”“怎么防”。
“30”是指在法定節假日放假之前,根據教育主管部門安全預警或安全過節方面的要求,利用30分鐘的時間對師生開展節假日前的安全教育。一般包括交通安全、出行安全、衛健安全、居家安全、活動安全、文明過節等內容,同時學校發放《致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引導家長加強監管,確保學生安全健康快樂度過假期。
為了進一步維護全市校園安全穩定,積極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定西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定西市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方案》,把群眾關切的校外寄宿生安全、夏季溺水安全、冬季取暖安全、交通安全、校園欺凌等全部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制定了《建立健全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定西市教育局班子成員包抓縣區和市直學校分工及工作職責的通知》,全面實施領導包抓制度和定期排查制度,做到責任明、底數清,確保把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持續加強預防預警,堅持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切實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防控能力。制定了關于防范學校安全、夏季傳染病及食品安全、電信網絡詐騙、校園網絡貸款、防溺水等11份風險預警文件,及時在全市教育系統微信工作群轉發甘肅省應急廳、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甘肅省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以及定西市發布的重要天氣預報信息,提醒各縣區教育局和各學校做好風險防范,制定應對措施,保障師生安全。
“十三五”期間,定西市共創建市級平安校園400所。通過“以評促建、以建促改”為手段的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切實增強師生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改善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提升學校安全管理水平,營造秩序良好、校風文明、思想健康、師生安全、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教書育人環境。(來源 法治日報--法制網/李小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