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即將舉辦之際,8月25日至27日甘肅省2020年春雨工程藏漢文化交流培訓暨服務推廣活動在合作市舉辦。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甘肅創作班學員、中國延安文藝學會會員甘天枝先生,27日上午應邀以《加強藏漢文化交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作了精彩、深刻的文化講座,受到參訓學員的廣泛好評,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中國延安文藝學會會員甘天枝從八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和交流,一是甘南藏族在與各民族文化的兼容交流中,為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藏漢及各民族文化的廣泛交流,為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他對甘南州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多措并舉推進文化旅游產業,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給予了高度贊揚。三是關于藏族和藏文化起源。四是關于漢族及漢族習俗。五是各民族文化吸收漢文化后的歷史積淀。六是文化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七是藏漢文化交流及文學創作中所體現的核心價值觀,他談到了甘南文化旅游建設、文學創作取得的重要成就。談到了他自己創作的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和中篇小說《紅軍曼巴》在藏漢文化交流、文化融合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八是文化交流中的幾點反思。
甘天枝說:甘肅省舉辦的這期培訓活動,無疑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活力,為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注入了新動力,為重塑中國文化經典帶來了新希望、新夢想,對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現實作用和歷史意義。文化的交流,實質上是研究文化的科學推進問題。文化的交流、擴散、轉移、相互接納、互補、融合,是人類發展不可遏制的歷史主流。文化的交流,孕育出不同的文明,決定了文明的多樣性,決定了文化交流的必然性。文化精神是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只有文化的高度融合,才能有效解決糾紛和問題。甘南既是中華民族孕育地之一,又是藏族、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相互交流發展的重要地帶。漢藏及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誰也離不開誰、共同繁榮進步,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做好各民族文化交流,讓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傳播、融合、兼容,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他還從甘南、從黃河上游地域文化,解讀了中國傳統文化、藏漢及各民族文化進行交流的重大作用和社會意義。
講座結束后,甘天枝先生向全省各市州圖書館贈送了他創作的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2019年8月甘天枝利用十二年的業余時間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新華書店經銷。茅盾文學獎得主、《塵埃落定》小說作者、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先生為這部長篇小說題寫了書名,飛天、金鷹雙獎得主、《熱血軍旗》編劇、甘肅省作協副主席陳玉福先生作序,并向讀者聯袂推薦。這部作品彌補了三十多年來民族地區沒有全景式展示牧區生產生活作品的空白,是甘肅乃至西北地區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慶祝五四運動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66周年的傾情巨獻。
2020年7月,作家甘天枝創作的中篇小說《紅軍曼巴》,榮獲“西部中篇小說十佳影視文學作品獎”。
今年上半年,作家甘天枝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創作完成了一部關于中國西路紅軍氣壯山河、英勇奮斗的電影文學劇本《紅撒拉》。劇本的素材許多都是鮮為人知的紅軍故事,這部劇本對于弘揚紅軍精神,促進民族團結,講好西路紅軍故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全劇可用“艱苦卓絕,百折不撓,蕩氣回腸,可歌可泣”十六個字進行概括,是一本傳承紅色革命歷史的鮮活教材,也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劇本。
這次甘肅省2020年春雨工程藏漢文化交流培訓暨服務推廣活動中,甘天枝先生題為《加強藏漢文化交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講座取得成功、深受好評,并在出版周年之際贈送75萬字的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不僅為第二十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增了光、添了彩,也為甘肅乃至西部文化旅游融合、共建小康社會提供了新思路、新舉措和新藍圖。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