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峪關公路局鏡鐵公路段管養的公路中,有一條“天路”,它地處海拔3200米以上,全長182.875公里,這就是省道215線,俯瞰215線,路基蜿蜒伸展在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之間,仿佛飄蕩在半空中的游龍。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嘉峪關公路局鄭占乾同志為代表的一代代公路人艱苦奮斗,為了阻擋風沙對房屋和公路的侵害,利用工作之余,種下一排楊樹,歲月更替、幾經滄桑,后來只剩下了8棵,在一代代公路人的精心呵護下,這8棵楊樹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扎根戈壁、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甘當路石”的“八棵樹精神”也隨之生根發芽,被一代代的嘉峪關公路人傳承發揚。定西公路局通渭公路段現有在職職工75人,其中黨員12名,團員4名,45歲以下青年職工34 名,45歲以上中年職工41名,職工在思想上存在著中年職工安于現狀,青年職工業務繁雜,缺乏開拓創新、樂于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八棵樹精神”在交通行業急需傳承和弘揚。
一“八棵樹精神”在甘肅交通行業傳承弘揚的現狀分析
(一)“八棵樹精神”的傳承存在思想上的誤區
從普通職工來看,很多年輕職工沒有經歷過艱苦環境的歷練,認為“八棵樹精神”是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歷史時期所需要的,一些老職工人認為自己是普通的職工,快到退休年齡,生活不愁,衣食無悠,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在思想上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認為這種精神是黨員干部需要傳承學習的,與自己的關系不大。而從青年職工來看,由于忙于業務工作和學習知識,學習“八棵樹精神”往往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是為了完成上級的指示,走過場,被動式的接受學習,沒有從根本上正確認識“八棵樹精神”的豐富內涵及當代價值。從傳播者來看,許多宣傳報道的文章旨在為部門或基層組織服務,而對精神本身傳承的目的、方法和意義并未做整體深入的思考。以上思想認識上存在的問題是人們的主體意識、整體意識和長遠認識所造成的,使得八棵樹精神在傳承過程中沒有正確的思想作為指導,所以傳承有時也流于形式。
(二)“八棵樹精神”的傳承缺少一以貫之的制度保障
“八棵樹精神”的傳承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八棵樹精神”的傳承主體甘肅交通行業的干部職工,黨員干部在傳承和踐行中還未能得到社會積極的認同和正面的肯定,有時甚至會因此遭到其它行業的譏諷和嘲笑;第二,目前的社會風氣也存在著不利于“八棵樹精神”傳承的因素,由于網絡盛行,快餐文化、碎片式的閱讀日益增多,各種娛樂至上、追求刺激、賺取流量的信息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此類問題容易在受眾中產生蝴蝶效應,阻礙主流精神的健康發展。
(三)“八棵樹精神”的傳播渠道和力度還需加大
對受眾而言,目前“八棵樹精神”的傳播范圍較為單一,受眾范圍主要在甘肅交通行業,傳播渠道只注重理論上的灌輸,使得職工只知一不知其二。精神傳承的最終目的是受眾的接受和自覺地傳承,交通職工的接受程度還不是很突出。
二、傳承弘揚“八棵樹精神”對公路行業的意義
(一)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優良作風的力量源泉
艱苦創業是一個單位、一個行業、一個民族凝聚人心、創造和傳承事業的根本和法寶,“八棵樹精神”正是艱苦創業的范例,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艱苦奮斗的美德在人們的頭腦中漸漸淡化了,有的人認為艱苦奮斗是戰爭年代的要求,現在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講艱苦奮斗沒有實際意義,然而應當看到的是,勇于吃苦耐勞,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是打開成功之門的“萬能鑰匙”,它“不僅是艱難困苦的逆境中應當具備的基本品德和精神狀態,而且是條件優裕的順境中也應當保有的基本素養和品行操守”,同時也是實現甘肅交通“打造雙高地、暢通雙循環”目標藍圖的支柱和動力,所以,公路行業要不斷追求進步,就必須艱苦奮斗。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公路事業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公路人的交通工具,從兩條腿,自行車、摩托車到今天坐上舒適安全的通勤車,一座座嶄新的養管站代替了地窩子。如今戶戶巷道硬化,村村通公路,縣縣通高速,“出門有路、抬腳上車,”高速公路網遍布神州大地。然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幾代公路人扎根基層、艱苦奮斗的堅定執著和一代代干部職工無私奉獻、甘當路石的不屈不撓。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八棵樹精神”是公路人的寶貴財富,在當代,公路人仍然要不忘初心,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勇于創新、不畏艱險、默默奉獻的交通行業精神。艱苦創業精神是“八棵樹精神”的核心,它代表了時代的發展進步,是我們的“創業之魂,成事之本”。
(二)激勵干部職工堅定理想信念、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根基靈魂
歷史反復證明,精神力量的發揮可以彌補物質條件的不足,偉大的精神一旦和偉大的實踐結合在一起,就會像火種一樣迅速燎原于人們心中,產生排山倒海的力量,成為攻堅克難的關鍵,成為奪取勝利的保障。心弱則志衰,志衰則不達”,有什么樣的精神,就會有什么樣的工作狀態,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工作結果。作為新一代公路人,始終要牢記艱苦奮斗的精神,用“八棵樹精神”時刻鼓勵自己愛崗敬業,勇于創新,不忘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繼續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發揚“八棵樹”“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踐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全身投入到公路養護一線,堅守在應急保暢一線,確保公路大動脈暢通,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便捷的道路出行環境。
(三)推動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化石
“八棵樹精神”反映出甘肅公路人“扎根戈壁、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甘當路石”的優秀品質, 是甘肅交通人傳承“兩路”精神的最好詮釋,展示了力克萬難、勇往直前的創業精神,成為一代代公路人不能磨滅的記憶。公路人在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住地窩,喝冰水、啃干饃,開拓、守護著戈壁公路,就如頑強生長的八棵樹一樣扎根戈壁,條件有多艱苦,生命力就有多頑強。老一代養路工人,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公路上屹然挺立,在荒蕪貧瘠、人煙罕至的砂地上留下的足跡,就向“八棵樹”一樣,老一代養路工人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勞動精神、敬業精神的體現。 而進入新時代,在公路養護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每一個公路人不僅要帶頭學習和弘揚“八棵樹精神”,更要汲取“八棵樹精神”,立足行業,講好自己的故事,要在自身發展的昨天、今天和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中提煉故事,凝聚力量,走好新時代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傳承弘揚“八棵樹精神”
(一)將弘揚“八棵樹精神”與黨史學習教育相融合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聚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精心謀劃、細化措施,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和“八棵樹精神”弘揚工作的“結合文章”,堅持在學中思、思中干、干中悟。系好傳承弘揚“八棵樹精神”的“第一顆扣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使精神傳承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將傳承弘揚“八棵樹精神”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階段工作進行安排部署,通過定期不定期主題黨團日活動、志愿者在行動等活動,協同推進精神傳承重點工作,為續寫交通事業發展新篇章注入力量源泉,唱響新時代交通精神主旋律。
(二)統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創新宣傳渠道
線上利用微信工作群、官網、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線下通過報紙、電視等,通過專題講座、培訓、征文活動、主題黨日活動、道德講堂活動、交流研討等,教育引導職工認真學習領會“八棵樹”精神內在的生命力和彰顯出的社會價值,以“八棵樹精神”為鏡,踐行初心擔使命,直面使命勇擔當,把踐行弘揚“八棵樹精神”轉化成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砥礪初心使命、奮力擔當作為,堅定信仰,敢于吃苦,堅守平凡,奮勇前行,自覺把個人理想和抱負融入到交通強國建設的具體實踐中,爭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公路人,為推進公路養護事業高質量發展、當好時代答卷人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三)在公路日常養護中傳承弘揚“八棵樹精神”
結合機關工作人員下基層、志愿者在行動等活動,深入基層養護一線宣傳“八棵樹精神”,推動“八棵樹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人心,讓職工全面領會和準確把握“八棵樹精神”的時代內涵、時代價值、實踐意義,培養職工愛崗敬業、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無私奉獻的實干精神,在路域環境整治、翻漿處治、路況普查、油路修補、小修保養、預防性養護、水毀搶修、補劃標線、防滑保暢等日常養護工作中踐行“八棵樹精神”,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尊重規律、敢啃硬骨頭、勇打攻堅戰,將“八棵樹精神”踐行到實踐中,將“八棵樹精神”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拿出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韌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堅定不移、持續發力,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勝而成大勝,為公眾安全出行做好服務保暢工作。
投稿人:王曉蘭(退休職工);伏娜(在職職工)
單位:甘肅省定西公路局通渭公路段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