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肅州訊 基層治理的溫度,藏在社區的每一處細節里。今年來,肅州區東北街街道同德巷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實施“黨建帶群建”工作模式,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凝聚多元主體力量,共同勾勒社區治理“同心圓”,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到穩穩的幸福,解鎖社區美好生活新愿景。
黨建領航:把“紅色圓心”筑得更牢
社區治理好不好,關鍵看黨組織“領航力”強不強。同德巷社區黨委創新“1+N”組織架構—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統籌6個網格黨支部、4個網格片區,同步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動機制。每月召開“黨群聯席會”,將民生實事、矛盾調解、文明創建等工作納入“紅色議事”中,累計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遺留問題、充電樁增設等民生難題26件。
群建聚力:讓“治理半徑”延伸更寬
同德巷社區始終堅持“黨建帶群建、群建促共建”,推動群團組織成為聯系服務群眾的“連心橋”。工會開設“新就業群體暖心驛站”,為快遞員、外賣小哥提供充電、休息、政策咨詢等服務;共青團打造“青春之家”,組織青少年參與垃圾分類宣傳、社區綠化養護等“微治理”;婦聯牽頭解決樓道堆物、寵物管理等“關鍵小事”,帶動轄區婦女成為社區治理“生力軍”。
多元協同:讓“同心圓”越畫越溫暖
在同德巷社區的文化廣場上,一場由社區黨委牽頭、物業公司和業委會協辦的“友鄰集市”熱鬧上場。這正是社區構建“黨建引領、群團協同、居民參與”治理模式的真實寫照。設立"有事好商量"議事室,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轄區黨員、志愿者等參與社區事務;培育“老兵合唱團“”紅色之家”志愿服務隊等6支自治隊伍,鼓勵居民從“旁觀者”變“參與者”。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治理成效看得見
如今的同德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了“人氣地標”,每月開展活動多場次;背街小巷的穿梭里,居民遇事主動“找黨員、找網格長”;鄰里糾紛少了,志愿服務多了,居民滿意度達提升了。正如“黨建帶群建,關鍵是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讓每個組織都成為‘齒輪’,每位居民都成為‘圓心’,這樣的社區才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黨和群眾的“連心橋”。東北街街道同德巷社的實踐證明,當黨建“紅色引擎”驅動群建“多元齒輪”;當黨組織的“圓心”作用凝聚起各方“向心力”,就能畫出最大“同心圓”。未來,讓我們繼續以黨建為筆、以民心為墨,共同書寫基層治理的幸福答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