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賦——文/馬曉春
河州之東北,群山居東鄉,縣府鎖南壩。地合青藏黃土之過渡,地處氣候干燥之高原。北臨滔滔黃河水,南眺魏巍太子山,東聞洮河潺潺,西聽大夏①滔滔。三道交匯絲綢路,唐蕃古道茶馬市,貫高原山城;中華陸地之中心②,地理資源之奇特,造多彩之鄉。
人杰地靈兮,妙哉東鄉,歷史文化之璀璨。時序更迭,美哉奐哉。頌我河州之東鄉兮,人杰地靈,民富物阜。東鄉先民,稱撒爾塔④。中亞遷徙,旅居中華。蒙元之初⑥,入編遷軍。為伍探赤,轉戰西域⑦。揮戈東行,屯田于是。隨地入社,乃為冊民。落地生根,交融一地。有言無書,乏人識文。韓則嶺經卷,撒爾塔之史⑧。華夏玉王出五家③,中華刀首現林家④,華夏青銅自始之,化石群種世罕見,大禹治水留足跡。
物華天寶兮,美哉東鄉,風物造化之神奇。米拉尕黑史詩,國家非遺搟氈,傳統體育競技,河州花兒,說唱曲藝,經久流傳。農耕于野,工造于市。木雕始元代,刺繡非遺美,諸色匠人,盡顯絕技。營建筑于省城立足,鑄鐵軍于青藏高原。平伙羊肉,東鄉手抓,海內名傳;油香馓子、馓飯攪團,花樣呈現;唐汪接杏,花椒洋芋,皆為稀罕。民俗故居,化石遺址,尋蹤探秘。高峽平湖,杏園風光,唐蕃云舍,景色驚艷。青山映丹霞,杏林唐汪川。農家毛溝樂,紅色布楞傳。一架飛虹,二龍戲珠,洮黃交匯,浪遏飛舟。
日新月異兮,盛哉東鄉,政通人和之福地。蒙中央之霖,繡山城之錦。去民之患,醫貧之瘡。脫民之貧,醫困之疾。辛卯正月,鎖南地裂山崩百寶傾,屋摧樓塌家園毀⑨。蒙中央之體恤,承省州之傾心,獲資金支持,謀重建項目,帳篷城變成文旅鎮,鎖南壩舊貌換新顏,新山城矗立群山間。乙未年,總書記親臨布楞溝⑩,中石化傾力幫扶,廈門市東西協作,消“兩不愁”,解“三保障”,興基礎,育產業,翻覆而城鄉煥然,脫貧而全面小康矣,旭日扭轉乾坤,世間從此熙攘。大夢復興山城,小康領奏眾和。東鄉之民,皆呼黨之恩也。
今日之東鄉兮,華麗蛻變,呈壯麗畫卷。砥礪奮進,繪理想之藍圖;萬眾齊心,描鄉村之畫卷。夫融畫融詩,足慕足羨。再無衣食之虞,咸有德恩之暖。沿洮經濟,擘畫藍圖,未來遠景,初現端倪?唇袢照衽d鄉村,寄未來鼎盛東鄉。
明日之東鄉兮,中流奮楫,譜多彩新篇。砥礪前行肩負重,高歌奮進氣如虹。執富民行、奮進力、持久功、擔當勇、公仆心、長效治之奮筆,書“三農”、經濟、發展、生態、民生、和諧之答卷,奮進新時代,譜寫多彩章。彩卷翻開,九天風露比瓊瑤。新潮迭起,欣欣然福澤久遠。
壯哉,高原山城!美哉,多彩東鄉!
注釋:
① 大夏河是黃河一級支流,流經夏河縣、臨夏縣、臨夏市區、東鄉縣,最后注入黃河劉家峽水庫。
②東鄉處于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在東鄉縣春臺鄉建有“國心塔”。
③ 東鄉縣五家鄉出土的“七聯璧”,直徑74厘米,被專家譽為“中華玉王”。
④ 東鄉人自稱“撒爾塔”,在中亞烏茲別克斯坦也有大量的撒爾塔群落。
⑤ 東鄉先民最早是西亞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商人,后定居在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與當地人融合形成“撒爾塔”人;ㄘ葑幽J鞘兰o中亞的帝國。
⑥ 蒙古人占領花剌子模后,在當地征了大量能工巧匠入伍,編成了蒙古探馬赤軍。元朝成立后,頒布了“隨地入社法”,大量蒙古軍隊解散,就地轉為百姓。
⑦ 西域是指今天的玉門關以西的廣大地區,大體包括甘肅局部、新疆、中亞及西亞的阿富汗等地。
⑧ 東鄉縣發現一本古《古蘭經》,手工書寫,用紙為早期撒馬爾罕紙,成書一千左右,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于東鄉韓則嶺博物館。
⑨2011年3月2日,東鄉縣鎖南鎮發生重大滑坡地質災害。
⑩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東鄉族自治縣,視察了災后重建工作,安排部署了脫貧攻堅工作。
作者簡介
馬曉春,東鄉族,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方志出版社志鑒編纂專家,中國農村網通訊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歌創作研究會會員,西藏拉薩市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第四屆地方史志學會理事,甘肅省行政區劃與地名專家庫第二批地方專家,甘肅省非遺傳承保護協會會員,甘肅省東鄉文化研究會理事,甘肅省民族文化教育促進會會員,臨夏州文聯第五屆委員會委員,臨夏州時政評論員,《暮雪詩刊》執行主編,《詩文化》簽約作家,臨洮老子文化研究會理事,康樂縣地方史志辦公室原主任,康樂縣文聯三級調研員,康樂縣作家協會主席。
先后在中國作家庫、中詩網、中國農村網、中國紀錄網、學習強國、《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民主協商報》《民族日報》、絲路文博覽網、中國甘肅在線網、《甘肅詩歌》《拉薩河》《白銀文學》《百姓文學年度選刊》《天山詩刊》《百靈鳥》《中國花兒》《甘肅文史》《甘肅史志》等,發表散文、詩歌、新聞9300多篇(件),其中有40多篇散文詩歌獲“魅力臨夏·良恒杯”全國少數民族散文大賽優秀獎,“遵義杯”中國最美游記
第五屆文學大賽作品獎,吉林市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我和我的祖國”征文大賽優秀獎,第二至第四屆“六世情歌杯”倉央嘉措國際詩歌倉央體優秀詩人獎和實力詩人獎,2019年度甘肅新聞獎評選文字通訊與深度報道三等獎等。主編《康樂縣志(1986--2005)》《康樂年鑒》8部,編輯《臨夏州人民醫院年鑒(1998—2022)》《稼軒祖籍 人文康樂--2023辛棄疾學術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編審志書年鑒和行業志鑒15部。 著有《新聞輯錄》《文苑花絮》《心靈的放歌》《劃過指尖的流年》,主編《康樂》刊物8期。作品入選《炊煙飄過的記憶》《再論中國花兒》《甘肅歷史學術研究論叢》《流年絮語.當代唯美作品選》《暮雪優秀作品集(2024卷)》《花兒藝術人生》《臨夏花兒集》《河州記憶》《印象臨夏》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