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李國義站在村口,望著腳下的這片生活了兩年多的地方,心中感慨良多。
“要用實際行動打消群眾對我的質疑。”2018年,李國義被中信銀行蘭州分行派駐到宕昌縣甘江頭鄉張家山村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喲,從省城又來了一個第一書記,還不知道能待幾天,能給咱村辦些啥實事?”面對群眾的質疑,李國義僅用兩個月便走遍了張家山村三個山頭的近130戶貧困戶,因為交通不便,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情況,他與80多戶貧困戶同吃同住,走遍了張家山所有的田間地頭,詳細記錄每個貧困戶情況,和他們分析致貧原因并制定幫扶計劃。從當初的心灰意冷到后來的輕車熟路,李國義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不走形式。如今的張家山村,僅剩28戶未脫貧戶,而他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張家山村全面脫貧計劃很快就能實現。
“必須用擔當和責任帶領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痹诔浞至私饬舜謇锏幕厩闆r后,李國義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聯系中信銀行投資69萬元建成了中信銀行張家山村幫扶基地和扶貧車間,建設了烘干房,電商服務中心,加工包裝車間,購置了各種中藥材加工、包裝設備,對張家山村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中藥材、花椒、蜂蜜等進行加工包裝,然后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借助“貧困戶+合作社+支部+幫扶單位”模式,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價格并通過幫扶單位打開銷路,有效地提高了貧困戶的收入,為脫貧攻堅打下扎實的基礎,2019年以來合作社收購加工貧困戶蜂蜜1500斤,花椒1600斤全部通過合作社加工包裝后銷售。
“鄉親們安心發展產業,產品銷售我來想辦法!崩顕x根據貧困戶的意愿,充分考慮勞動力和產業技術,利用遷拆后的閑置地,秉著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動員貧困戶因地制宜利用搬遷后的閑置土地等進行“五小”產業發展,養殖蜜蜂250箱、土雞500只、土豬16頭等,并與貧困戶簽訂訂單合同,對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等全部由幫扶單位進行包銷。為貧困戶帶來收入8萬多元,幫扶工作隊充分利用扶貧車間資源,讓利貧困戶免費包裝加工并進行銷售,帶動部分貧困戶主動養殖雞、蜜蜂等,有效地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提高了脫貧的信心,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保障。同時,積極推動張家山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營,利用中信銀行捐贈的資金和到戶資金,積極收購花椒、蜂蜜等特色產品,通過消費扶貧,為合作社帶來收入13.4萬元。
“沒有比教育更好的扶貧方式。”從農村考大學出來的李國義深知最大的貧困不是經濟貧困,而是知識貧困、智慧貧困,鼓勵家長重視教育,支持適齡孩子上學是重中之重。在2018年放助學金5.63萬元的基礎上,2019年10月17日,第六個全國扶貧日,李國義主動聯系所在單位組織開展了主題活動,為村里在校的94名學生發放了6.08萬元助學金。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團委組織捐贈的書刊和員工捐助的衣物也于當日發放。同時,利用寒暑假大學生回家的機會,駐村幫扶工作隊提供場地為中小學生補課,有效提高了學生成績。
“單位領導對幫扶工作的重視給了我極大的工作動力!痹谌粘W咴L慰問中,單位領導干部先后23批次共94余人深入結對幫扶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慰問,宣講惠民政策,幫助貧困戶解疑釋惑,制定脫貧措施,發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派駐單位的這些舉動給了李國義極大的信心,讓他能更加安心地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李書記不怕吃苦、不擺架子,干活踏實,給咱們帶來的好處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了心里。”如今的張家山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齊頭并進,易地搬遷安置工作全面完成,中信銀行捐資建設的1.5MW光伏扶貧電站成功建成并網發電,群眾各項產業發展有序進行...“只愿扶貧成效顯,再苦再累也心甘。”李國義看著腳下這片深愛著的土地,眼里飽含淚水...(劉輝 高潔林)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