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甘肅宕昌:科技特派員貼心服務助農增收

時間:2020-04-28 16:03:3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我想問一下專家,地膜當歸地里怎么防病蟲害?”“出苗了后,應該注意些啥?”春耕時節,走進甘肅宕昌縣木耳鄉木耳村地膜黃芪露頭栽培種植基地,科技特派員劉月寶正在大田里手把手地給藥農指導如何精選優良品種、講解綠色防控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進行當歸,黃芪,黨參種植產業的轉型升級。

23dd1b2ffdd497605c37ee1d9dc15af7.jpg

宕昌縣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自古就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的美譽,是甘肅省道地中藥材最佳適生區之一。木耳鄉是當歸,黃芪,黨參道地藥材主產區。

“中藥材春季管理具有“時令性”強等特點,一旦錯過農時將直接影響藥材產量和質量”,劉月寶說。

抗疫復產靠科技 ,培育產業促脫貧。春耕生產開始以來,由縣農業農村局選派到木耳鄉科技特派員,馬鈴薯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劉月寶、農技中心農藝師尚金蘭和質監站農藝師彭學義3人組建的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投身于周兒村、扎字村、木耳村科技示范村創建,春耕復工復產中,彰顯了科技特派員科技扶貧使命感和責任心。

強化技術培訓,提高群眾科技素質?萍继嘏蓡T服務團隊結合實施2019年度隴南市重點人才項目,以宕昌縣馬鈴薯開發中心育成的黨參新優品種“羌參1號”、黃芪新優品種“11-08-05”和提純復壯的“宕昌當歸”為載體,認真落實項目目標任務規定的中藥材新品種選育,綠色中藥材產品生產管理技術體系指標抓落實,首先創新培訓服務方式,采取對項目核心示范區農戶集中辦班培訓和大田手把手指導,建立微信群開展線上培訓和指導,要求藥農把好優良品種關、精準施肥關,使用菌肥活化土壤微生物種群、綠色防控病蟲害關,筑牢藥農農產品安全是食品藥品安全保證的思想意識。累計培訓藥農150人次,釋疑解惑13場次,為中藥材產業朝著安全、綠色、無公害、高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建立示范基地,指導提供理論依據?萍继嘏蓡T團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針對當前土壤普遍存在肥料、農藥和農膜污染的實際,根據中藥材需肥規律和不同土壤類型,開展了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綠色產品生產管理技術體系研究,建立標準試驗田10畝,設計實施不同試驗15項。結合目標產量精準使用化肥和生物有機肥,突出施用微生物土壤活化調理劑(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含量10億個孢子/克)25kg/畝,以達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養土壤有益微生物種群,優化土壤理化性狀,加速土壤養分有效化進程,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加速土壤殘留農藥分解,達到培育健康土壤的目的;根據黃芪和當歸共患根病“麻口病”,設計出每畝使用微生物殺蟲劑(綠僵菌+白僵菌含量10億個孢子/克)4kg+淡紫擬青霉(含量25億個孢子/克)4kg+微生物殺菌劑(熒光假單胞桿菌15g+哈茨木霉含量10億個孢子/克)5kg,以達到殺滅地下害蟲和土壤病原菌,減輕、抑制和殺滅土傳性病害;黨參采用微生物殺蟲劑(綠僵菌+白僵菌含量10億個孢子/克)4kg+微生物殺菌劑(熒光假單胞桿菌15g+哈茨木霉含量10億個孢子/克)5kg,防治紫紋羽病,白粉病,秋季釆挖后進行對比分析,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大田技術指導,培育中藥材富民產業?萍继嘏蓡T團隊全程參與村辦專業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簽訂訂單種植,深入到田間地頭,培訓指導藥農掌握藥劑浸苗、土壤消毒、標準化種植技術,與農機手一起鉆研、動手解決機械大田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和設計制造適用配套農具,指導生產,有效提高了中藥材生產機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人工用量,節省勞動成本,提高中藥材生產效益。截止目前:木耳鄉已完成地膜當歸900畝,黃芪露頭栽培633畝, 黨參1120 畝。其中:周兒村已完成地膜當歸400畝,黃芪露頭栽培203畝,種植黨參600畝;扎字村已完成地膜當歸栽培300畝,黃芪露頭栽培80畝,黨參種植220畝;木耳村已完成地膜當歸200畝,地膜黃芪露頭栽培350畝,種植黨參300畝。中藥材產業已成為木耳鄉群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富民產業。劉國慶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