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欖樹是周恩來總理1964年訪問阿爾巴尼亞時,作為“中阿友誼樹”引入中國。隴南市武都區自1975年開始引種試驗,經過40多年的發展,基地面積從2011年的18萬畝擴大到49萬畝,受益農戶4.5萬戶21萬多人,適生區人均增收980元,戶均增收3920元,占適生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7%。,油橄欖已成為武都“獨一份”的特色富民產業。
為了進一步挖掘“油橄欖”的經濟附加值,近日,從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獲悉,科研人員利用修剪下來的油橄欖枝條做培養基,通過粉碎枝條、混合拌料、填袋養菌等步驟,成功培育出了食用菌——蘑菇。
利用修建下來的橄欖枝培育出的蘑菇
長期以來修建下來的橄欖樹枝,不是廢棄在田邊地角,就是只能當柴火燒掉,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根據目前隴南全市栽植62.79萬畝、1890萬株測算,每年修剪的橄欖枝條約9萬噸,可填裝菌棒3600萬個,每個菌棒產蘑菇2公斤,產菇7200萬公斤,每公斤蘑菇按8元計算,產值可達5.76億元,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子。
通訊員 張虎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