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他樂于助人、工作上他認真負責、是我們的致富帶頭人……,在文縣臨江鎮大坪村,一提起退伍軍人劉元軍,鄉親們便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
踏入軍營,兌現兒時心中的夢想
自己愛軍營、愛解放軍,愛部隊那片火熱的沃土。
2000年,18歲的劉元軍從隴南市衛生學校畢業后,帶著自己兒時的夢想踏進火熱的軍營。進入部隊后,他不忘自己兒時的想法,嚴格要求、刻苦訓練,各項工作很快在新兵連名列前茅。新兵下連后,劉元軍并沒有自我放松,時刻以一名新兵的身份和標準要求自己。憑著這股韌勁,劉元軍逐漸成為連里的訓練骨干。
在一起就是一個集體。劉元軍清晰記得,在一次上級重要的武裝五公里考核中,他像往常一樣背起裝備就沖鋒。訓練扎實的他迅速成為連隊的領跑,可就在快到終點站時,他發現跑在連隊最后的一名新兵不慎摔倒。“連隊五公里考的是集體,記得是最后一名成績。”考核前指導員的動員講話在他耳畔想起。不假思索,劉元軍接過新兵身上沉重的裝備,扶起他一同往終點沖刺。
毅然轉身,更多渴望脫貧的眼神
五年的軍旅生涯轉瞬即逝。一邊是單位領導的熱情挽留,一邊是鄉親們渴望脫貧的眼神。脫貧致富要有帶頭人,劉元軍下定了決心要當這個帶頭人。
劉元軍的老家在文縣臨江鎮大坪村,自然環境惡劣,交通條件差,以前是典型的貧困村。經過幾年的經驗積累,劉元軍根據當地的氣候地貌和市場特點,成立了占地面積130余畝,年養殖土雞20000余只的文縣元軍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他的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帶貧模式,帶動本村14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脫貧。劉元軍說,自己賺錢是小事,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才是大事喜事。
劉元軍性格開朗,積極向上,是典型的樂天派。他常說,保留估算,養殖場按10000只土雞,1年養成,現行市場價格每只120元,年產值就可達120萬元。再加上花椒、中藥材等其他收入,年產利潤比還是非常可觀。
2019年,文縣全縣整體脫貧。劉元軍的元軍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被隴南市文縣扶貧車間領導小組認定為“土雞養殖扶貧車間”。
輪訓備勤,堅決履行使命的忠誠
退伍不褪色,崗位顯忠誠。今年初,身為文縣臨江鎮應急維穩排排長的劉元軍,得知文縣民兵要參加全市民兵輪訓備勤任務的消息后,他主動找到臨江鎮武裝部長蔣少華,要求帶領全排民兵參加訓練。
開訓前,劉元軍用最短的時間安排好合作社的全部工作,迅速投入到全縣民兵輪訓備勤的準備。
訓練展開后,劉元軍放下致富帶頭人的“面子身段”,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了所訓課目的動作要領,并主動擔負給其他民兵教授訓練的教練員職責,樹立了退伍軍人的模范帶頭作用。
生活中劉元軍熱心主動,是民兵心中的“好大哥”。訓練之余,劉元軍給大家教整內務,講述自己當兵的歷史,普及軍人、軍隊和國防的基本知識,增強大家的尚武精神、愛國意識。
在劉元軍和臨江鎮武裝部長蔣少華的帶領下,臨江鎮參訓民兵處處爭第一、個個拔頭籌。隊列會操、手榴彈投擲、戰場救護、實彈射擊等多個課目訓練訓考核,綜合排名整體靠前。參訓的民兵說,劉排長作為退伍老兵訓練都這么認真,我們更要迎頭趕上,堅決不能拖后腿。
六月的隴南,驕陽似火。訓練場上,劉元軍憑著老兵不服輸的精神,頂烈日、爬泥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民兵做標兵榜樣。正如他的座右銘———退伍不褪色,崗位顯忠誠。(通訊員 米德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