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防汛安全,兩當縣牢固樹立“防汛重于泰山”的責任意識,按照“以防為主、常備不懈、全力搶險、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未雨綢繆,嚴陣以待,打好防汛組合拳,織好群眾“保護網”。
打好“拉網排查”拳。入汛以來,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防汛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先后對全縣小型水庫、塘壩、中小圩堤等水利工程、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和設施、山洪地質災害危險區和監測預警設備、基層防汛隊伍和物資物料、防汛薄弱環節的責任制落實等18個方面進行全面排查。尤其重點排查未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在建涉河工程、易發生內澇鄉鎮的應急預案落實、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明白卡發放等內容,對排查出的防洪薄弱環節落實責任、強化措施,明確6月底前消除隱患,確保安全度汛。
打好“隊伍建設”拳。成立了縣、鄉(鎮)、村三級防汛抗險領導小組,共落實防汛搶險組織24個、搶險隊伍188支、隊員2912人,全縣138處險工險段落實了以村干部為主的監護報警責任138人,城區、重點鄉鎮、重要河段落實了防洪責任人34個,確保防汛責任全面落實,不留死角。
打好“應急避險”拳。針對汛情排查中發現的不足,再次梳理、健全完善抗洪防災應急預案,具體劃定了《兩當縣城區居民重大汛情避險轉移路線和安置點》,明確并落實95個單位、12個鄉鎮2個工作站及116個行政村的轉移路線、240安置點和負責組織群眾轉移責任人320個,設立249個預警警示牌,印發了山洪災害《避險知識》資料2500冊,制作(轉移明白卡)5000張。并按照修訂后的預案內容組織防汛演練,通過開展室內疏散逃生、搶險救援、轉運設備、提袋堵口,提高演練的實用性和實戰性,確保一旦發生緊急水情,能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到場施救、引導人員疏散。
打好“物資儲備”拳。按照防洪搶修器具定額要求,對全縣防洪應急備品數量、質量進行認真清查、核對,提前做好編織袋、砂石、鐵锨、抽水機械等防汛物質儲備和調度工作,建立健全防汛物資工作臺賬,及時補充防汛物資。目前,全縣共儲備編織袋10萬條、鉛絲8噸、水泥155噸、油氈200卷、木材15立方、抽水機4臺、發電機2臺。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范圍儲備了一定的防汛物資,各鄉鎮、村組平均每戶自備編織袋10條以上,都配有防汛預警廣播、口哨等設施備戰防汛,并交由村委會統一保管,確保汛情出現時拉得出、用得上、防得住。
打好“雨情監測”拳?h氣象、水務、應急管理等部門全天候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強風、強降雨和地質災害等監測預報信息,通過氣象顯示屏、手機短信、QQ群、微信群等載體開展防汛減災宣傳教育,及時向轄區群眾發布預報預警信息3582條,有效提高了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同時,加強雨中巡查,特別是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隱患點進行全面巡查,并將所有隱患點納入群測群防體系,加密監測頻次,確保及時預警和撤離受威脅群眾。目前,全縣共建成43個自動雨量站、119個簡易雨量站,4個自動水位站,簡易雨量﹙報警﹚器32個,圖像監測站6個,視頻監測站1個,衛星通訊設備用信道站2個,簡易水位站27個,1個縣級信息匯集與預警平臺。
打好“防汛值班”拳。進入汛期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嚴格落實汛期值班紀律、應急工作制度和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24小時不缺班、不斷崗;對重點部位防汛實行“掛包”責任制,由專人負責組織防汛工程的清淤、清障和除險加固等工作,在易澇地段安排固定人員值守,一旦發生重大災情和突發事件,相關負責人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溝通匯報,第一時間應急處置,及時啟動應急響應、落實救助方案,確保突發性災害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隴南兩當縣委辦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