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駐禮縣雷壩鎮蒲陳村幫扶工作隊在駐村幫扶期間,按照智“志”雙扶、圓夢小康的工作思路,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起點謀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落實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把新時代高校幫扶工作的論文寫在了廣袤的蘭倉大地上。
這幾天,雷壩鎮蒲陳村扶貧車間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再過不久,車間就將正式投入生產運營。剛吃完午飯,雷壩鎮蒲陳村第一書記李喜平就和村干部來到了扶貧車間,查看裝修進度。
幾年以前,地處禮縣下四區的雷壩鎮蒲陳村還是典型的貧困村,185戶村民靠天吃飯,經濟收入全靠種地、務工。駐村期間,駐村幫扶工作隊一班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著眼解決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研究,摸清了全村的資源基礎現狀、產業發展定位和人力資源基礎。
他們發現,蒲陳村有著眾多優質土特產品,但由于缺乏產品加工技術和有效的銷售渠道,這些“山貨”藏在深山人未知。為有效解決農特產品銷售問題,去年,駐村幫扶工作隊積極爭取到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50萬元用于扶貧車間建設,協調幫扶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投入15萬元用于購置整套榨油設備,車間占地700平方米,包含花椒、菜籽油、土蜂蜜三個生產車間,正式投產運營后,將形成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在為當地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還能讓雷壩鎮的農產品變成商品進入超市銷售,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和群眾致富增收。
“今年五月份,扶貧車間開始試生產時,我就開始在這里工作了,主要負責榨油,每個月能領到3000元的工資,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我感到非常高興。”蒲陳村貧困戶汪張順說。
同時,隊員們還發揮各自優勢,指導扶貧車間完成了產品的設計包裝、營銷理念的制定、生產工藝的選定等工作,目前,所有試銷的產品經過檢測,完全符合國家質量標準要求。幫扶工作隊還積極對接西北師范大學,把學校食堂和高校師生作為消費扶貧的主體,已完成80余萬元的消費訂單。下一步,隊員們還打算利用青島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對口幫扶雷壩鎮的機遇,在東西部協作平臺上為蒲陳村爭取更多消費扶貧等幫扶資源。
“這個扶貧車間也是一個圓夢車間,圓了我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和廣大村民,能夠持續脫貧、增收、奔小康,這樣一個夢,我們的圓夢車間的產品,能夠進入市場,能夠進入超市,下一步,我們打算繼續發揮我們的優勢,利用我們這個平臺,把禮縣的農特產品,銷售出去,推向更廣闊的的市場。下一步我們駐村幫扶工作隊將繼續帶領廣大村民,鞏固脫貧成效,一起奔小康,對接鄉村振興,我們繼續努力。”雷壩鎮蒲陳村第一書記李喜平說。
“駐村幫扶工作隊結合西北師范大學高等院校的資源優勢,在鎮黨委的統籌協調下,結合三名隊員的個人特長,在扶貧車間建設過程當中,由幫扶工作隊隊員自己設計農產品的外包裝,由隊員自己拿到西北師范大學的科研機構進行產品的質量檢測,最后由幫扶工作隊和西北大西北師范大學的公會進行對接,為產品的最終銷售開辟新的渠道,這些工作在全鎮乃至全縣范圍內為消費扶貧工作打開了新的局面。”雷壩鎮黨委書記楊宇琛說。
另一方面,駐村幫扶工作隊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高校幫扶的優勢,持續發力雷壩鎮基礎教育工作,先后開展高校師生頂崗支教、鄉鎮專業教師輪訓、選派優秀教師現場培訓等活動,通過幾年的幫扶,雷壩鎮基層教師的教學、管理水平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已經躍居禮縣基礎教育的第一梯隊。幫扶工作隊希望通過教育來改變每名學生的觀念,進而影響每戶家庭轉變觀念,徹底拔掉精神貧困的“窮根”。
“幫扶工作隊自從駐村以來,整天扎在村上,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帶領我們發展花椒產業,還給我們建成了扶貧車間,為我們村上農產品的銷售找出路,我們對他們的工作非常滿意。”雷壩鎮蒲陳村文書郝貴明說。
西北師范大學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用腳丈量民情,用實干助推脫貧攻堅,用責任和擔當踐行著新時代幫扶隊員的光榮和使命,“智”志雙扶,為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通聯:禮縣融媒體中心 郭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