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珍今年66歲了,當了大半輩子的貧困戶,終于在去年摸到了“小康”的樣子:住進了翻修的新房,有了穩定收入,還清了銀行的貸款……
沒念過多少書的尹玉珍,并不知道“小康”的具體含義,但在她心里,小康就是她現在的生活狀態——人高興、心熱乎。
尹玉珍是徽縣嘉陵鎮稻坪村人,2014年稻坪村被列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村時,有49戶因病、因學和缺技術、缺資金致貧的貧困戶,尹玉珍就是其中一戶。
“以前家里的收入,全靠那幾畝地種的莊稼。”尹玉珍說,忙忙活活一年,收入基本能解決溫飽。
的確,位于大山深處的稻坪村,碧水環繞、翠峰林立,大自然慷慨的饋贈造就了這里絕美的風景,但也受重重大山的阻隔,這里的村民扎下了難以拔除的“窮根”。
“有再好的東西也賣不出去,換不來錢啊!”尹玉珍告訴記者,以前要進城得先走路下山,坐火車到嘉陵鎮,再從嘉陵鎮轉車到縣城。“一去就要折騰大半天,等東西拿到城里都不新鮮了。”
提起過去的日子,尹玉珍連連嘆氣,這些年為了把日子過好,她也想過各種辦法,到頭來只是欠了一身債,什么都沒改變。
2017年,市委組織部開始幫扶稻坪村,經過反復調研,最終決定通過鄉村旅游、土蜂養殖等特色產業帶領群眾脫貧增收。
起初,對發展旅游,尹玉珍并不看好,認為是瞎胡鬧,“我們村離城里那么遠,誰大老遠到這兒來旅游啊!”
修葺古民居,修建水上游樂項目、網紅橋、彩虹滑道、停車場……看著村里一天一個樣,外面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尹玉珍的心思起了變化,她不再認為這是“胡鬧”,“這還真是一條好路子,很眼熱,但就是不知道能干點啥。”尹玉珍回憶道。
在駐村干部的幫助啟發下,尹玉珍決定賣自己拿手的罐罐茶。“沒想到去年端午節第一天賣,就掙了一些錢。”尹玉珍說,從去年端午節至年底,通過賣罐罐茶她掙了8000多元。
今年,疫情減緩之后,尹玉珍又架起了火塘,煨起茶罐賣油茶,“今年就這幾個月也收入了三四千元,而且還有從網上買我油茶的呢!”
尹玉珍告訴記者,有個來過村里旅游的蘭州游客跟她訂了10盒油茶,還不怎么熟練網上銷售的她打算找駐村干部幫幫忙。
“高興”“滿意”“做夢都沒想到”,接受采訪時,尹玉珍一直笑著,反復說著這幾個詞。
“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幸福了!”尹玉珍十分滿意現在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打算:“我想再養一些豬、雞增加點收入,政府這么熱心幫我們,我們自己也得努點力啊!”
平時喜歡編順口溜的尹玉珍為村里的發展點贊:“互相團結努力干,每個包包裝上錢;裝上錢了就是好,感謝黨的好領導……”
通訊員:王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