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白河鎮緊盯特殊困難群體,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把更多的關愛體現在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上,真正讓特殊困難群眾過上更有尊嚴、更加自信、更加幸福、更高質量的生活。
2020年2月17日,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這一天卻忙壞了小河村的所有干部。
白河鎮小河村突然來了一位陌生的村里人,這個殘疾人就是王喜俊,他的脖子年輕時落下病根,平日里總是歪著脖子看東西,村里人都習慣稱呼他為“偏脖子”,二十年前離開家鄉,再無音訊,歸來時一無親人、二無房子。
大家來到五保家園開始忙活了起來,掃地、擦桌子、買床、買被褥、買鍋灶的分頭行動。就這樣一個下午為“偏脖子”搭起了一個新家。“黨和國家的政策真的好,這幾年村上變化真大,鎮村干部做了大量工作,讓困難戶有房住、有水吃,扶貧扶到大家心坎上了。”村民楊關中看到后說。
“偏脖子”總算是安頓下來了,可是卻愁壞了這一班子人,晚上十二點,小河村黨群活動中心會議室還亮著燈,關于他的后續保障問題討論會正在進行著。
半年來,王喜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難全靠村干部和幫扶工作隊幫助解決,天長日久,慢慢的大家成了他的“親人”。
“有吃的么,有吃的么?”,“你看,他又來了,他又來蹭飯了!彼拖駛定了時的鬧鐘一樣,每到飯點總能在活動室看見他如期而至的身影,即使鎮村干部給他送去米、面、油、煤等日常生活用品,他也懶得自己動手做飯。駐村幫扶工作隊每次做飯的時候總能為他捎一碗,第一書記趙洲又開玩笑的說:“‘老偏’,吃完飯給咱們洗碗唄。”他不接話,搖搖頭,吃飽后就拖著蹣跚的步伐出門了。
每隔一段時間,部分熱心婦女來到五保家園,為“偏脖子”收拾屋子、洗衣服、理發,他笑得合不攏嘴。
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解決了戶口問題,享受上了一類低保,讓他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再看著煥然一新的屋子,他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仿佛他那憨厚的臉上第一次感受到了親情般的溫暖,真正把溫暖送到他的心坎上。在大家的用心幫扶下,慵懶的“偏脖子”也變得勤快了,主動承擔起小河村五保家園的日常環境衛生清潔工作。
愿我們一個小小的善舉,愿這些“紅馬甲”的到來,能讓他感到社會沒有遺棄他,帶給他精神上的慰藉與關懷,讓他的生活充滿陽光,愿這種幸福的微笑,燦爛在“偏脖子”臉上。
通聯:禮縣白河鎮楊文麗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