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縣車拉鄉自然條件惡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曾被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2019年以來,車拉鄉黨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聚焦精準扶貧“一號工程”,積極推廣“宕昌模式”,創新產業扶貧組織形式,匯聚產業資金,創辦扶貧產業集中區,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車拉鄉扶貧產業集中區位于車拉鄉南部的車拉河村,占地面積144.5畝,納入陽坡、好地坪、吊堡子、大寺麻、車拉河5個村辦合作社,入股貧困戶525戶2226人。2019年以來,車拉鄉投資986萬元,對原蘭渝鐵路棄渣場進行整理改造,建立扶貧產業集中區,發展香菇種植、畜牧養殖、中藥材加工,吸納附近9個村約100人貧困人口就業,解決群眾穩定增收問題。
為發揮產業集中區產業發展集群效應,鄉黨委成立產業集中區黨總支,充分發揮統籌協調、資源共享、產銷對接作用,加強集中區各黨支部之間的溝通協調和引導。組建產業資金協調組、原材料采購組、技術服務指導組、品牌塑造組、產品對外銷售組等5個工作小組,實現產業發展的有機協調統一,統籌推進產業快速發展。
產業集中區新建香菇大棚80座,由好地坪、大寺麻、陽坡3個村辦合作社管理經營,投放菌棒31萬棒。2019年7月,首批香菇正式出產,合作社組織群眾采摘晾曬,分揀包裝,投放市場。到目前為止,產業園已收獲香菇29噸,實現銷售收入近58萬元。所產香菇除滿足本地銷售外,還銷往武都、蘭州等周邊市場。
在產業集中區,來自好地坪村的建檔立卡戶王貴女每天和同伴采摘成熟的香菇,并分撿晾曬。“家里拖累大,加上個人沒文化,不能出門打工。村上香菇大棚建起后,我們在這里打工掙錢,很方便的,也很放心。”王貴女開心地說。
產業集中區新建占地32畝的標準化黑安格斯牛育肥養殖場一處,由吊堡子村辦合作社經營,依托中科院蘭州分院幫扶支持,引進養殖黑安格斯育肥肉年90頭。
產業集中區新建占地17.5畝的中藥材加工扶貧車間1處,由車拉河村辦合作社經營,發展中藥材加工、銷售。今年發展中藥材訂單種植1200畝,已收購加工當歸等中藥材15噸。
聚焦優勢產業,打造獨有產品。車拉鄉充分利用集中區獨特地理條件和產業集聚優勢,積極申報“車拉園”綠色產品商標,打造“鄉巴佬小蜜”蜂蜜品牌,形成了具有車拉特色的“車拉花菇”和“車拉蜂蜜”。在產業集中區建立電商體驗店及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培養黨員電商主播2人,借助同城配送優勢,有力拓寬了車拉花菇、“鄉巴佬小蜜”、黑安格斯牛肉等產品的銷路。
李為平是車拉鄉大寺麻村黨支部書記,產業集中區建設啟動以來,把主要精力投放到產業發展上。“我們大寺麻村立地條件較差,沒有一塊適宜合作社發展的場地。為了發展產業 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按照鄉黨委政府統一規劃部署,我村在扶貧產業集中區新建食用菌大棚25座,投放香菇菌棒10萬棒。吸收本村貧困戶務工人員32人,年收入3000元以上,為我們村整村脫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既定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強技術培訓,拓展產品銷路,不斷提升合作社規范化運營水平,提高產業帶貧發展能力,帶動更多的貧困戶。” 李為平說。
車拉鄉政府鄉長劉文鈺說,產業集中區的設立,使產業發展多了資源、少了成本。集中區的建立大大節省了5個合作社水、電、路、網絡、保鮮庫、烘干房及運輸車輛等一系列的生產成本,有效解決了合作社產品單一、產量少、質量標準不一等問題,實現產品的統一收購、質量管控和集中出售,方便了合作社技術交流,同時促進產品質量和銷售額度的大幅提升。
2019年,產業集中區香菇喜獲豐收,為貧困戶分紅55.2萬元,2020年預計盈利95萬元,實現貧困戶分紅52.89萬元。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管理中,累計提供季節性用工崗位4800人次,發放務工報酬28萬元,帶動大寺麻等5村貧困戶戶均增收1300元以上。
車拉鄉北片的茹樹村借助扶貧產業到戶資金,采取“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成立村辦合作社,建立產業園區,帶領茹樹、代家莊等6個村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增加勞務收入。
園區集畜牧養殖、飼料種植加工為一體,建成養殖場兩處,養羊基地一處,存欄藏羊300只,存欄牦牛370頭,黑安格斯育肥肉牛100頭。建成飼草料加工扶貧車間1600平方米。
車拉鄉黨委書記岳玉鵬介紹,近年來,車拉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發展富民產業的總體部署,按照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總體要求,積極發展壯大“宕昌模式”,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全鄉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我們依托全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在草食畜養殖、食用菌種植、中蜂養殖、中藥材種植與加工等方面,不斷發展壯大。全鄉通過建立扶貧產業集中區,輻射帶動全鄉15個村辦合作社發展產業,打造出了“車拉園”系列產品品牌,15個村辦合作社實現產值750萬元,為全鄉14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142萬元。合作社帶動周邊群眾務工,人均增收2400元,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對接 ,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努力戰斗。(劉治學、劉國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