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王治 胡 敏)近年來,武都區檢察院自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精神,在司法辦案中持續推進“少捕慎訴”刑事政策,積極促進刑事和解,努力化解社會矛盾,有效推進社會治理和平安武都建設。
“少捕慎訴”謙抑善治。秉持“謙抑、審慎、善意”的司法理念,認真落實“少捕慎訴”刑事政策,不斷加大對輕傷害、盜竊、詐騙、危險駕駛等多發易發輕微刑事犯罪案件不捕不訴力度。主動與公安、法院溝通協調,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定期共同分析研判不捕不訴案件情況。完善釋法說理、公開聽證制度,確保案件質量和效果,消除信訪風險。對作出不捕不訴的案件,做好治安處罰、紀律處分、賠償補償等后續工作對接。今年來,共不批捕119人,不起訴297人,不捕不訴案件無公安機關復議復核、當事人申訴信訪,取得了良好辦案效果,促進了社會和諧善治。
“檢調對接”春風化雨。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堅持一體化辦案,多元化解矛盾,傳遞檢察溫度,對符合條件的案件積極進行調解或鼓勵當事雙方自行達成和解。全面發動威望高、能服眾、熱衷調解的代表、委員、群眾等居中參與,實現情、理、法緊密融合。調解中注重過程意識和結果導向,做好心理疏導、幫扶救助、跟蹤回訪。全年共促成刑事和解34件,和解后均未發生纏訪鬧訪、申訴上訪等情況,達到了案結事了,定糾止爭。
“陽光檢務”強檢利民。積極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檢務工作機制,提升檢察機關親和力、檢察工作知曉率和人民群眾滿意率。充分利用“兩微一端”及時發布檢務消息,搭建與群眾交流平臺。升級遠程視頻接訪,暢通“12309”檢察服務熱線,開放案件查詢端口,讓群眾享受法律便利、知曉案件進程。 嚴格落實“七日內回復、三個月內答復”機制,推行涉法涉訴信訪建賬銷號機制,定期開展清理排查,梳理矛盾焦點、處理難點,建立臺賬,一案一策,確保矛盾不激化、不新增。16名員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堅持開放式課堂,錄制未成年人保護法治教育課件“青葵課堂”,有效覆蓋了偏遠山區在校未成年人的法治宣傳。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引導社會成員養成在法治軌道上主張權利、解決紛爭的習慣。
“追贓挽損”修復關系。堅持辦理案件與追贓挽損并重,最大限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對涉眾型經濟犯罪,多次與公安機關、法院溝通,籌備出臺追贓挽損機制,配合、監督資產處置、涉案贓物返還工作;對重大刑事案件及時提前介入,建議對涉案財物及時依法查封、扣押、凍結;對輕微刑事案件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促成犯罪嫌疑人及家屬積極退賠挽損。全年共追贓挽損438.6萬元,追回農民工工資67.71萬元,減少了人民群眾的實際損失,讓人民群眾在司法辦案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