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焦小菊) “十三五”以來,武都區堅持把農業產業發展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根本之策,按照“念山字經、打生態牌,長短結合、大小互補,全鏈培育、全程扶持,雙線促銷、多元帶貧”的思路,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產業遍地開花,形成了“地下有藥、樹上有果、空中有蜂、林中有雞、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同時,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在川壩河谷地帶種植蔬菜、油橄欖,在半山干旱地帶種植花椒,在高寒陰濕地區種植中藥材和小雜糧,特色產業不僅成為農民穩定增收的“鐵桿莊稼”,也極大改善了生態環境,挑起精準扶貧的大梁。
截止目前,武都區319個貧困村通過發展花椒、中藥材、馬鈴薯、茶葉等特色產業,基本實現適生區全覆蓋和貧困戶全覆蓋,全區特色產業基地總面積達到246.56萬畝,惠及18.7萬貧困人口。同時,大力發展周期短、見效快、當年收益的訂單辣椒1.93萬畝(其中“雙椒”套種1.23萬畝),產量達2.7萬噸,實現產值5400萬元。依托“五小”產業獎補資金,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發展“五小”產業4360個,實現產值534萬元,最大限度地增加貧困戶收入,提升脫貧質量。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