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武都:易地搬遷助民富 鉚足干勁奔小康

時間:2021-02-04 17:10:3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武都訊(通訊員:趙春蘭)山大溝深廣種薄收、吃水靠馱、出行靠走光棍成堆武都區群眾搬遷前生活的真實寫照“十三五”期間武都區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統攬聚焦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走出了一條具有武都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子

近日,記者來到武都區易地扶貧搬遷點走訪搬遷群眾傾聽他們講述搬出大山深溝的故事

“良辰安宅、吉日遷居”。2020年7月18日,武都區郭河鄉易地搬遷農戶入住儀式在桔柑安置點成功舉辦,率先搬遷的下成、傳子山村所有搬遷戶喜遷新居。

一幢幢嶄新的樓房林立眼前,干凈整潔的小區內,三三兩兩的搬遷群眾在廣場上健身、下棋,臉上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獲得感、幸福感寫在臉上......這是武都區郭河鄉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帶來的喜人變化。

“做夢也沒想到,我們一家人在桔柑鎮能有一套房子,搬遷下來以后,到武都城只需要20分鐘,真的太方便了。”今年45歲的郭河鄉下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徐平告訴記者。

2018年,徐平一家5口還住在山上磚瓦房,貧窮、閉塞、交通不便限制了一家人的發展2019年8月,他們郭河鄉異地扶貧搬遷桔柑安置點

據記者了解,郭河鄉易地扶貧搬遷桔柑安置點的房價為2600元/㎡,政府人均補償2.5萬元,徐平只自籌了13.5萬元,便住上了價值26萬元的100㎡三居室套房。

“搬下來以后我還在距離桔柑鎮不遠的汪家壩村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主要從事花椒加工,效益最好的時候每個月能掙5000元左右我老婆農忙時便在山上務農、管護花椒樹,我家種了5畝花椒,今年摘了1200斤呢說起現在的生活徐平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郭河鄉下成村、傳子山村是典型的深山村,交通不便土地貧瘠脫貧難度大

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把原本住在山上的104戶527人搬到了交通便利的桔柑鎮,搬遷后的群眾,農忙時在山上種花椒、農閑時在山下務工,收入不減反增。易地扶貧搬遷確實讓昔日住在大山深處的山里人真正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郭河鄉黨委副書記張鵬珍介紹說。

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伴著冬日的暖陽,記者來到了坪埡新區,放眼望去,一排排具有藏鄉特色的小二層樓房整齊排列,路燈、文化活動廣場等一應俱全老人們悠閑地曬著太陽,婦女們專心地刺繡孩童在路邊嬉戲玩耍……一幅美好的小康生活畫卷映入眼簾

2018年5月,村民楊三木舟一家搬進了坪埡藏族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開起了小賣部。

而搬遷之前他們一家還居住在坪埡的大山深處的土房,山高路陡土地貧瘠,廣種薄收生活困難,他們一家以種地為生,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做夢也想不到,我們會搬到壩里,住上和城里人一樣的房子。楊三木舟說。

易地扶貧搬遷,圓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孟海濤的安居夢。

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住上這么好的新房子“住房問題一解決,就沒有后顧之憂了,現在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日子過好。”一說起現在居住的坪埡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孟海濤滿臉笑容

搬遷后的孟海濤和家人經營了一家小商店,農忙時節種植花椒、辣椒等,一家人的生活過的充實又滋潤。一年前,孟海濤還通過公益性崗位招聘,成了坪埡鄉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憑借著精通漢藏雙語的優勢,孟海濤和村民們打成了一片,成了群眾的“知心人”。

“現在不僅在鄉政府上班,也在這開了一個門市部,一年的工資、花椒、辣椒這些產業收入加起來有八九萬,日子越過越紅火了。”孟海濤對記者說。

楊三木舟、孟海濤只是坪埡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一個縮影,“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坪埡藏族鄉8個村1236戶5731人,通過易地搬遷擺脫了貧困,迎來了美好的新生活。

一棟棟安置房拔地而起,錯落有致,后續各項配套設施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步入蒲池鄉易地扶貧搬遷兩水安置,小區內綠化優美環境宜人,各種各樣的小轎車整齊停放了一排。

“家里老人和丈夫身體不好,孩子都在讀書,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我在周邊打些零工,所以成了貧困戶。去年7月份,政府把我們從亂鞍子村搬遷下來,我家6口人共交了15000元便住進了100平米的樓房里。搬遷到兩水后,我和丈夫在武都區黃鹿壩電廠各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總收入在5000多元以上。”  

“現在脫貧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我們打心底里高興以前居住在山上看病難、孩子上學難收入少,搬遷到兩水鎮后孩子讀書再也不用租房子住了,家庭收入也有了保障。”亂鞍子村村民孟小花告訴記者

據記者了解,蒲池鄉易地扶貧搬遷兩水安置點涉及亂鞍子、黑松坪、楊溝3個深度貧困村,共搬遷群眾657戶2646人,其中貧困戶261戶1158人。搬遷項目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建設8棟住宅樓,用于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二期結合兩水棚戶區改造項目,涉及4#、8#、9#樓,用于安置隨遷戶。  

“我老婆在明濤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的扶貧車間務工,平均每個月工資都在2500元以上,我在城里打些零工,一年家庭總收入在30000元左右。”楊溝村村民龍海平說。

武都區明濤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中藥材的種植、初加工及銷售。2018年,通過政府精準扶貧產業扶持項目資金,該合作社啟動了“帶貧計劃”項目,積極帶動貧困戶93戶360人,并且輔助貧困戶種植了中藥材約800畝。

“美好藍圖已繪就,小康生活近在眼前”。“十三五”期間,武都區按照省、市要求,精準確定搬遷改造對象,搶抓建設進度,加強規劃監管,多方籌措資金,確保易地扶貧搬遷這項民生工程順利推進。截至目前,搬遷總規模達3882戶1654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851戶8148人,同步搬遷非建檔立卡戶2031戶8400人涉及坪埡、蒲池、馬營、龍鳳、琵琶、洛塘等18個鄉鎮80個行政村135個自然社,新建集中安置點25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投資完成率、竣工率和入住率均達到100%。

小康路上,足音鏗鏘。易地扶貧搬遷不但切實有效改善了武都區廣大群眾的生活生產條件,還幫助大山深處成千上萬的貧困群眾徹底擺脫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武都區廣大人民群眾正在以飽滿的熱情及堅定不移的“愚公精神”逐夢小康,展望未來。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