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兩當:小小赤松茸 開拓致富新門路

時間:2021-04-20 18:28:2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兩當訊(通訊員 屈鵬 李薈娟)近日,在兩當縣大大小小的赤松茸種植大棚內,一朵朵赤松茸在小麥、玉米等秸稈鋪成的“溫床”里,茁壯生長著,散發著濃郁的菌香。

站兒巷鎮銀杏村赤松茸種植基地里,47座食用菌種植大棚依次排開,棚內的赤松茸已經經過菌絲生長階段,成功破土而出。兩當縣銀杏光明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景光明告訴記者:“我們合作社里的赤松茸現在已經陸續出菇了,這幾天主要是通過順豐快遞銷往蘭州等地,當天摘的就在當天銷售完,縣內有人要就直接送到縣城,外地的就會及時發快遞”。撥開秸稈,一個個“小蘑菇”從“溫床”中鉆了出來,看著自己辛苦種植出的赤松茸,景光明特別高興,從他的話語中也能感受到對于今年赤松茸收成滿滿的期待。

太壩村赤松茸種植戶蒲兵兵告訴記者:“我今年種了5畝,這兩天出菇量還可以,每天能采六七十斤,由于最近大量(赤松茸)上市了,市場價也就跌下來了,8-10元/斤不等,總體上賣的還滿意著呢

據了解,站兒巷鎮今年總共種植赤松茸69畝,涉及7個村,目前正處于出菇階段,預計全鎮產量能達24萬余斤。截止目前7個村的赤松茸種植基地已陸續出菇,前期產量少時,主要在兩當縣周邊的鳳縣、徽縣等縣區進行銷售,等大面積出菇后,將通過對接市場銷往重慶、上海、成都等國內市場。截止目前,全鎮已銷售2000余斤。

值得一提的是,赤松茸這種秸稈里長出來的“新物種”不僅是群眾的致富產業,更是一項生態產業。人工栽培利用農作物秸稈和谷殼做培養基,避免了農作物焚燒污染,而其培養基廢棄物(菌渣)可直接回田,形成良性循環,秸稈種植赤松茸是生態、循環、高效農業的典范,也將成為秸稈利用和群眾增收的新亮點。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